中新網4月15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道,敘利亞“化學武器事件”不斷升級,中東戰火重燃引人擔憂。全球鷹外交與安全論壇秘書長、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外交學博士李國敏在接受美國《僑報》專訪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精準打擊”敘利亞,是因為他將打擊敘利亞視為團結分裂的西方世界盟友的機會,希望以此實現重樹美國盟友信心的目的。
專家指出,始于2011年初的敘利亞政治和軍事危機,可以說是進入21世紀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戰斗最激烈、參與地區國最多、參與武裝種類最多、大國參與最多、參與民族最多、因素最為復雜、疑點陰謀最多、前景最為堪憂的一場地區沖突。
敘利亞東古塔地區4月7日發生疑似化學武器攻擊,造成大量平民死傷。這是繼2013年8月敘利亞“化武襲擊”事件之后,在該國發生的又一重大事件,由此引發了國際社會近年來最激烈的博弈。
專家認為,總體而言,此次“化武危機”主要反映了美俄之間不信任和利益沖突加劇,由“化武危機”引起的軍事打擊前景堪憂。綜合當前的地區和國際局勢、美國的內政外交和特朗普執政風格,此次危機引起的軍事打擊主要反映如下問題:
第一,普京繼續高票連任俄羅斯新一任總統,俄羅斯要延續和加強維護俄國家利益和地區與世界影響力,在化武問題和對美沖突問題上不會輕易妥協讓步,美俄軍事沖突激烈性在加強。
第二,在執政團隊遭遇危機、執政地位和水平受到外界質疑和干擾、面臨中期選舉、美俄斗爭空前加劇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想要在自己的政治生命和國家利益間平衡,將會把敘利亞“化武危機”作為一個轉嫁壓力的平臺。
專家指出,俄前特工“中毒”案不是孤立事件,此事暫時促成了西方世界松散的“對俄統一戰線”,一定意義上維護了西方世界盟友的團結。面對敘“化武危機”,特朗普又將其作為團結分裂的西方世界盟友的寶貴機會,試圖鞏固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