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芳紹在更新淘寶店的店鋪公告。
俞芳紹乘自家的電梯下樓。
龍盛電器的淘寶店
“有位廣東的客戶在網店買了2個信號放大器,這不,我剛把貨物寄出去。”64歲的俞芳紹在永安做了大半輩子的家電配件生意,除了實體店外,他的淘寶網店也已開了15年,是永安當時最早的一批“淘寶先鋒”。
就在不久前,俞芳紹接到了一個來自阿里巴巴集團的采訪邀約,意外得知自己居然是經過官方認證的淘寶網第001號賣家。
從線下到線上“賣家”
俞芳紹剛參加工作時,進入永安的商業系統當營業員。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向市場經濟過渡,俞芳紹在1988年離開了所在的門市部,自己下海創業,在六角樓開了家店,主要銷售家電配件,還自學了家電維修技術。
1999年,六角樓發生火災,殃及了俞芳紹的店鋪,貨品損失嚴重。但他和愛人陳艷芳并沒因此灰心,將店鋪換了地方重新開張,銷售家電配件的同時,兼營家電維修,生意越做越紅火。
這一時期,國內網購正處于起步階段,俞芳紹覺得這是一個趨勢,很有興趣,開始自學和研究互聯網營銷。為此,他還專門花了3000多元買了一臺電腦。“當時還是撥號上網,因為占線,別人打我們家的電話經常打不進來。”陳艷芳笑道。
俞芳紹在學習制作網頁、上傳處理圖片和視頻等互聯網知識上,下了不少功夫。他還購買了域名、空間,建立了個人網站,將自家實體店“賣上了網”。后來,他又在易趣電商平臺注冊了網店。
“在易趣,每上架一件貨品,平臺都要收取幾毛錢的上架費用,而且還有上架時限,過期了重新上架又要收費。賣出去的貨品,平臺還要抽成。”這些費用給俞芳紹增加了不少線上成本。
2003年,淘寶網作為又一個電子商務平臺“橫空出世”。5月11日,俞芳紹在電腦上留意到了淘寶上線廣告,廣告承諾在淘寶開網店3年免費,幾乎無需任何成本。這一消息讓俞芳紹興奮不已,立馬通過實名認證注冊了淘寶網店“龍盛電器”,與線下實體店一起經營。
夫妻搭檔網上賣貨
“我有哮喘和類風濕,腿腳不方便,不能一直做實體,開網店是最好的選擇。”俞芳紹年輕時落下了嚴重的類風濕,1999年開始出現晨僵癥狀,經常摔跤,需要依靠拐杖才能行走。
雖然實體店經營紅火,曾一度成為整個永安城區最大的家電配件行,但因為身體原因,俞芳紹還是將線下的生意逐漸搬到了線上。2008年底,他徹底關掉了實體店,將貨品都搬回了家,通過線上銷售。
除了一樓的一間房,俞芳紹還將三樓的房間都用作了倉庫,從貨架到地板,堆滿了各種貨品,難有下腳的地方。哪種貨品大概在哪個位置,俞芳紹都很清楚,但因為腿腳不便,他主要負責線上接單,找貨品的事情由陳艷芳來幫忙,“有時候找貨要花不少時間,我都會提前跟客戶說明。”
有一次,一位四川的客戶在俞芳紹的淘寶店里選購了3000個二手喇叭。這么大的訂單,讓俞紹芳開心的同時,也犯了愁:自己屯貨有限,一時要去哪里調那么多喇叭呢?他趕緊聯系了合作廠家,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多渠道調貨,才將這整批貨搞定。
淘寶早期還沒有支付寶,一般都是買家先把錢直接匯到賣家賬戶,賣家再發貨。俞芳紹當時曾接到一個泰國訂單,客戶需要500片太陽能電池板。“訂單都是英文,我看不懂,一開始還以為是垃圾信息。”俞芳紹請了外甥女婿翻譯,這才知道是泰國的收貨地址。俞芳紹夫妻倆收到泰國客戶的銀行匯款后,再將貨品一件件小心打包好,通過郵政寄往泰國,僅郵費就花了400多元。
為了讓貨品能完好交到客戶手中,每次發貨前,俞芳紹夫妻倆都會在包裝上格外用心。他們還為此收集了很多紙皮、泡沫等包裝和加厚材料。就連上菜市場買菜,看到商販棄用的紙箱、水果網套,陳艷芳都搜羅了回來。
網購“淘”來便利生活
俞芳紹不僅是一個資深淘寶賣家,還是一個資深網購達人。他的第一部相機就是網購來的,然后他又用這部相機,給貨品拍照上傳到網店里,上架出售。桌子、熱水器、鍋邊糊……如今,從吃穿到住行,俞芳紹網購的東西五花八門,他“買”出了不少經驗,總能在網上“淘”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俞芳紹家的幾臺電腦也是網購的。前幾年,他腿腳好些的時候,曾到永安老年大學電鋼琴班上過課。因為會電腦打字,他經常主動幫忙老師將手寫教材拿回家打印出來,分發給全班學員使用。班級舉辦才藝展示活動時,熱心的他還會帶上網購來的攝像機,為大家拍攝制作視頻,并上傳到網站,方便學員們隨時觀看和收藏,受到大家的稱贊。
2015年,俞芳紹的類風濕更加嚴重了,雙腿基本沒辦法走路,出不了門。這接下來的兩年時間,他幾乎沒下過樓,生活起居都在二樓。可這樣下去總不是辦法。2017年底,俞芳紹花了2萬多元,上網買了一部電梯,由專業人員上門安裝。有了電梯后,他上下樓方便多了。
電梯空間不能太大,否則擠著入戶門了,沒辦法安裝。電梯空間也不能太小,否則“代步椅”進不去。在買電梯之前,俞芳紹對電梯的內徑、外徑等數據測算了很久,又貨比多家,最終才在淘寶網上選定了一款軌道小、使用面積相對較大的貨梯。
有了電梯后,俞芳紹又網購了一輛代步車,車上掛著網購來的小音箱。現在,他每天可以乘電梯下樓,坐著代步車去江濱公園曬太陽,聽聽音樂,跟別人聊聊天,雖然自己仍沒辦法下地走路,但身體和精神狀態明顯好多了,日子過得很愜意。(記者站陳莉莉通訊員孫淑潔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