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紙、洗面奶、涼茶、食用油,要問哪里能買到這些生活用品,相信很多人會回答在超市。而中心市區多家大型醫保定點連鎖藥店不但賣藥,還拓展了新業務——賣生活用品。市民不僅可以用現金,還可以刷醫保卡購買。
近日,市民張先生致電稱,他到中心市區泉秀街某連鎖藥店購買藥品時,店員就極力推薦他刷醫保卡購買生活用品。
惠好四海連鎖藥店刷出的清單
走訪
刷醫保卡可買生活用品
現象一:抽紙變身“西藥”
22日上午,在中心市區南淮路“惠好四海連鎖藥店”內,貨架上擺滿了各類藥品,幾名市民正在低頭挑選。記者環顧一周,并未見到生活用品的蹤影,這時一名女店員迎上來詢問需要什么。記者問能否在店內購買到生活用品,在短暫的遲疑后,她回答可以,并帶記者來到擺放在店內最里面的柜臺邊上。
另一名女店員從柜臺底拉出一大抽屜,里面有洗發水、牙膏、沐浴露等生活用品。記者隨意挑了一支牙膏和一提抽紙后,特意詢問店員,是否能刷醫保卡購買。店員表示可以,還指著抽屜內的商品說:“那里的東西都可以刷醫保卡。”
用醫保卡刷卡結賬后,記者拿到了醫保卡購買清單和銷售小票。在銷售小票上,購買的牙膏和抽紙都被正確標注好名稱和價格,但單價比在超市購買貴了不少。而在醫保卡購買清單上,記者發現與銷售小票相比,除了價格無異外,牙膏名稱被替換成了“成藥費”,抽紙則被替換成“西藥費”。
位于泉秀街的另一家惠好四海連鎖藥店,涼茶,護手霜、洗面奶、食用油等生活用品擺放在結算柜臺前。“你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們都可以調給你,食品、化妝品之類的。”一店員介紹,這些商品在本店都可用醫保卡購買,但需要到別的連鎖店刷卡。
同在泉秀街上的“民心醫藥連鎖店”,店內兩個大貨柜擺放著紅棗、百合、檸檬片、枸杞、黨參等“非藥類”商品,幾名顧客邊挑選邊詢問店員商品價格。“這些都可以用醫保卡購買。”得到店員的正面答復后,記者拿了兩小包單價1.5元的百合和一罐36元的檸檬片。跟記者走訪的第一家藥店所出具的清單一樣,記者拿到的醫保卡購買清單上并沒有標注所購買商品的對應名稱,而是標上“西藥費1元、成藥費38元。”
現象二:醫療器械照樣刷
根據醫保卡管理制度,作為個人賬戶結算的醫療保險卡不能購買不屬于醫保卡醫療器械目錄范圍外的醫療器械。而位于溫陵南路的“寶芝林藥店”卻明確表示可以刷醫保卡購買電子體溫計、血壓計、艾灸盒等醫保卡醫療器械目錄外的醫療器械。
寶芝林藥店內,見記者在擺放醫療器械的柜臺駐足,一女店員便上來介紹,“這款‘歐姆龍’血壓計很好用。”見記者對柜臺上的“艾灸盒”產生興趣,一男店員又過來說,如果需要針灸器械的話,要去別的地方拿貨。
不管是女店員還是男店員,對于能否刷醫保卡購買這些醫療器械的問詢,他們都回答可以。
與寶芝林藥店存在相同情況的藥店的還有溫陵南路康佰家藥房、縣后街醫藥連鎖藥店。
業內
醫保卡購物是公開的“秘密”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中心市區13家醫保定點藥店,其中只有兩家明確表示無生活用品出售,其余11家均表示可以用醫保卡購買店內一些生活用品或醫療器械。對此,一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醫保定點藥店可以刷醫保卡購買生活用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已是“公開的秘密”。
“大部分藥店都可以用醫保卡買到非藥物產品。”在藥店工作多年的周女士告訴記者,由于中心市區連鎖藥店眾多,市場競爭激烈,能讓市民刷醫保卡購買到一些醫保目錄以外的商品不失為一種“搶占商機”的“好”辦法。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有不少市民,或多或少都有刷醫保卡購買藥物之外商品的經歷。
市民葉先生說,自己的醫保卡很少使用,積累了不少錢。“買藥也花不完,不如買點其他東西,用醫保卡購買過食用油、沐浴露等生活用品。”葉先生認為,醫保卡里面存再多錢也沒利息,不如拿來買些生活用品,就不用再掏錢去商店買了。同時葉先生強調,用醫保卡看病買藥和現金看病買藥,費用上也差不多。市民黃女士說,她以前去藥店買藥,剛好藥店也有賣生活用品和保健品,就一并用醫保卡支付了,省的再特地去超市買。
規定
醫保卡不能用于非藥物商品支出
據了解,隨著我國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如今大多數市民手中都有醫保卡。而醫保卡個人賬戶內的錢會自動累積,一旦出現緊急病情,這些錢就能發揮作用。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醫保卡屬于國家設定用于醫療消費的專用個人賬戶,持醫保卡消費的顧客按規定不能用于支付非藥品性商品支出,只能購買國家《醫保目錄》中規定的藥品、醫療器械。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