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永春縣緊緊圍繞“人才強縣”戰略,認真梳理香、瓷、醋、文旅康養、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積極探索“人才鏈服務產業鏈”的創新模式,通過精準引才、育才、聚才,搭建多元平臺,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態圈,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激活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池春水”。
在人才鏈的有力支撐下,永春縣域經濟腳步邁得更加堅實,香、醋、瓷等特色支柱產業正蓬勃發展。2024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0%,人才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精準引才
服務產業鏈需求
去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公布首批大國工匠培育對象名單,來自永春縣的美宏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總工程師、省C類人才蔡偉入選。
蔡偉還有一層身份,是福建(泉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該院是福建省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組建的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永春縣通過牽手“大院大所”和“最強大腦”,推動產業鏈創新體系建設。目前美宏科技已經研發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彩色碳粉配方,適用于市面上多款主流機型。
作為永春縣首家擁有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博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基地的科研帶頭人就是經企業人才引進的青年博士鄭經緯。
“永春對企業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很大,在永春工作生活很愉快。”博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鄭經緯對永春縣的人才生態和人才政策很是滿意,“永春對人才的渴望、尊重和信任,讓大家決心安心留在這里創新創業。”
永春香產業全產業鏈產值2020年已突破100億元,擁有300多家制香企業和3萬多名從業人員。人才鏈在香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支撐作用顯著:彬達制香廠通過與高校合作,引入專業人才進行產品研發;返鄉創業人才林文森從產品外觀設計與包裝上融入現代元素,開發出卡通小哪吒香插、福字香牌、香伴福籃等文創產品,提升香產品競爭力……
近年來,永春縣聚焦“海絲泉州·人才港灣”品牌提升,研究出臺《永春縣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政策支持規定》等一系列人才支持政策,探索實施柔性引才機制,實行“才涌鄉村”行動、桃源英才回歸工程、科技特派員制度,通過顧問指導、退休返聘、技術投資、“飛地”引才等招納賢士。“從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到創業扶持等多個維度,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營造出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吸引各方人才紛至沓來,匯聚成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大人才洪流。”永春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黃文山說。
育才賦能
提升產業鏈水平
近日,在泉州技師學院永春校區(二期)建設工地,130多名工人配合數十臺機器設備緊張施工作業。“這里將建成全省面積最大的技師學院、最契合工學一體化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每年為永春培養1500名產業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為企業發展、產業轉型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永春縣人社局局長章良注介紹。
近年來,為了讓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對接,永春縣積極推進產教融合,依托泉州技師學院、永春職業中專學校等院校,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行動,培育產業適配人才,為縣域產業發展賦能蓄力。
據悉,泉州技師學院永春校區(一期)已建成投用,目前有1000余名師生入駐,開設的機械設備裝備與自動控制、電子商務等14個專業,緊密圍繞當地產業需求。
設址永春縣榜德工業區的泉州錦林環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省內規模最大的塑料旅行箱制造商。近年來,該公司積極對接泉州信息工程學院,共建產學研基地和聯合創新實驗室,自主培育市級高層次人才19名,引進3名博士后人才帶技術研發成果、專利技術在企業實現成果轉化。
永春縣教育局局長陳涌湖表示,該縣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能在企業實習實踐中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的無縫對接,極大提高了智慧產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此外,永春縣堅持“人才共育、平臺共建、成果共享”,建立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長效機制,舉辦“送崗留才進校園”活動,打造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引導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僑新釀造、華僑大學與中閩建研等校企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人才引進交流、科研成果轉化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
聚才孵化
搭建多元平臺
新春時節,花團錦簇,笑臉迎人。在永春縣岵山鎮和林村的海峽花卉產業園,超過5萬平方米的“物聯網+”智能溫室大棚里,蝴蝶蘭、月季花、繡球花等競相綻放。在返鄉創業人才鄭澤新的帶領下,產業園引進23家上下游企業入駐,帶動100多名青年人才就業創業。
鄭澤新還牽頭與福建農林大學、永春職業中專學校等多所院校簽訂共建協議,構建平臺對接苗木培育、休閑文創、庭院設計、人才培訓、實習實踐等資源。
人才為何而來?平臺載體很重要。永春縣致力于優化高質量人才發展生態圈,加速集聚各類優秀人才,打造人才向往的“桃花源”。
通過海峽花卉產業園聚才,是永春縣積極搭建人才培育平臺的一個典型案例。近年來,該縣積極推動“人才+項目”模式,推廣“師帶徒”引鳳計劃,出臺17條專項支持政策,推動省內外領軍人才(“師”)與本縣企業、個人(“徒”)雙向對接,實現人才項目資本走進永春、落地永春。
永春縣還通過設立“人才創新工作室”“技術攻關小組”等平臺,推動人才與企業深度合作,充分發揮人才在產業鏈中的核心作用,鼓勵人才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積極推動“人才公寓”建設,為高層次人才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通過舉辦“人才文化節”“人才風采展”等活動,增強人才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營造了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的良好氛圍。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永春縣通過“人才鏈服務產業鏈”創新模式,打造“機制活、政策優、環境好、配套足”的人才環境,為人才搭好創新創業就業舞臺,成為八方英才追逐“夢和理想”的圓夢之地、尋得“詩和遠方”的幸福之城,進而推動全縣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提升了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蘇福彬 蘇毓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