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開始用海綿設計造型,原是為了哄孫子們開心,現在也豐富了晚年生活
施壽彭老人向記者展示他這幾年來的作品
會剪紙的人不少,但會用海綿剪出各種造型的恐怕不多。永春縣吾峰鎮的施壽彭,70歲時自己摸索出了一道新工藝,用海綿剪出孫悟空、觀音菩薩、鐵扇公主、老虎、牛、馬等各種造型,大到人物服飾、動作,小到眼睛、嘴巴等都惟妙惟肖。如今老人83歲了,剪出的造型累計上百個,被稱為“海綿爺爺”。他剪出來的“海綿寶寶”多數被小朋友拿走了。老人說,當初剪就是為了哄小朋友們開心的,如今卻也把晚年的自己哄開心了。
“海綿寶寶” 涂脂抹粉 造型各異
83歲的施壽彭老人現在和老伴住在吾峰鎮自己家里,木梁結構的老房子收拾得挺干凈亮堂,約40平方米的客廳有一半是他的“工作室”。奧運福娃、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觀音濟世等五六十個“海綿寶寶”擺在一張大桌子上,十分顯眼。這些作品,無論大小都是老人用剪刀在海綿上一點點剪出來的。大到福娃圓圓的頭,小到孫悟空猙獰的表情、觀音纖細的手指都活靈活現。另外,還有兩座插電即可旋轉的水車作品,水車的基座是泡沫剪出來的,上面旋轉的人物及動作造型也是海綿。
“手指、凹陷的眼睛、嘴唇都是剪的,不能用刀刻,刻的會塌陷。”施壽彭說,他有大小4把剪刀,再小的細節也用剪刀剪。“一個要剪很久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剪了3天,剪完再給衣服的線條涂上顏色。”施壽彭介紹,衣服上線條的顏料是市場里買的彩色“金粉”,拌進膠水里,用牙簽等工具畫上去。這些“海綿寶寶”不僅服飾溢彩,而且大多涂了“胭脂水粉”,面色紅潤、眉黑唇紅。
福娃
優選7厘米厚海綿 哄了孫輩也哄了自己
“以前我會折紙,折飛機、小船、花給7個孫子孫女玩,后來,他們常常把折紙放在水里,一玩就壞,幾個小朋友就會吵架,所以我才想辦法弄些比較不會壞的。”施壽彭說,當時海綿一剪出來,小朋友們都很喜歡,他也越剪越有勁。“我還記得第一塊海綿是從垃圾堆的摩托車坐墊里掏出來的。”施壽彭說一開始到處找海綿,后來兒子每次從廈門回來都會帶一些。“至少要7厘米厚的才能剪,硬實的海綿比較好剪。”老人說,從70歲開始到今天已經剪了上百個造型了,當初玩這些“海綿寶寶”的寶寶們最大的已經30歲了。如今孫輩們大多不玩這些小玩意了,但老人三天兩頭還是會剪一剪,他說:“當初是為了哄小朋友高興,現在倒成了哄自己開心的玩具。”(記者 陳玲紅 吳嘉曉 實習生 蔡小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