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17日訊 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崧山村是惠東南最高的丘陵山脈,從明代洪武、永樂年間開始,這里出現的進士、舉人、貢生及近現代鄉賢等共28人。昨日海都記者獲悉,崧山村的名人故居、明清墓葬計劃分類打包,申報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5日上午,文史專家調研了當地的史跡,希望今后崧山村史跡能得到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5平方公里的村子里,文物點多達16處,專家們花了半天都走不完。
墓地上的龍雕還保存得很完整
進士第匾作羊圈門
居住在崧山村的孫氏,是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住到這來的。29年后,開基祖孫質甫的二兒子孫觀開啟了孫家的仕途,任浙江杭州府的富陽縣令。
下一個有名望的后代,是孫觀的八世孫孫胤武?!?a href="http://www.fafqdl.cn/quanzhou/huian/" target="_blank">惠安縣志》里記載:彼時倭寇大肆燒殺擄掠我國沿海各地,孫胤武在戚繼光、俞大猷抗倭事跡啟發下,深感滿腹經綸難御外侮,振武方能安邦。他后來考取萬歷年間的武舉人,先后出任天津學政、潮州左營守備、正四品指揮僉事等職。巧的是,他的三弟也是同榜中武舉人。因此,在惠安埔塘的孫氏家廟內有“兄弟同榜”的匾額,說的就是這件事。
孫胤武的故居至今還保留著,且被宗親修繕一新,門楣上寫著“樂安衍派”。孫氏宗親孫銘陽介紹,故居里懸掛著后人制作的進士匾,還有一塊400多年前的木匾“世進士第”,前幾天才被其父孫其土從附近的羊圈里扒下來。“原來這塊匾也是世代珍藏的,但為了在特殊年代保留下來,就藏在羊圈當門板用。”孫其土說。這塊匾額上的字已經不大容易辨認了,下方還留有當作羊圈門固定用的4個方形孔。
對面一戶人家則保留有孫胤武家喂馬的石槽,石槽有一兩米長,本來是在露天的,后來建房子,就把馬槽包容在了房屋地下室里。
大量完整明清墓葬
崧山村保留有多處明清時期的墓葬,規模不小。比如有座孫厚齋夫妻合葬墓,墓呈“鳳”字形,墓碑上刻有“皇清”等字樣,墓前平臺左右兩側分別列著8對旗桿石夾板,還有望柱一對。望柱外10米處有一通神道碑,保存尚好。
還有多處墓葬是明代夫妻合葬。文博研究員黃真真介紹,一輪圓月下面祥云拱照,這是典型的明代墓葬款式。明代墓葬流行無字碑,沒有注明墓主身份,要從墓志銘中找答案。崧山村大大小小的明代古墓里有多處配有龍首、石獅等石刻造型。
據了解,崧山村部分遺跡在2012年被列入泉州臺商投資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但還有許多文物點不為外界所熟悉,其中有不少屬于涉臺、涉僑的遺跡。黃真真建議,以名人故居、明清古墓為主題各自打包,先將文物點單體有效保護,再做整個村落的整體規劃保護。
文博研究員鄭煥章表示,在小村落里有如此集中的名人遺跡,實屬難得。今后修復應原樣恢復古建筑風格,對周邊環境進行治理。
據悉,臺商投資區教育文體旅游局有意向將符合條件的文物點納入下一批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名單中。崧山村則希望將大量遺跡與鄰村惠安縣螺陽鎮錦豐村的清末官宦“蕭老爹”留下的公館、私塾、府第、祠堂等結合起來,連片開發保護。(海都記者 吳月芳 田米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