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時值第二屆“海絲”僑商投資貿易大會暨泉州市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之際,泉州海外倉建設暨工藝品出海對接會2日下午在泉州臺商投資區海峽雕藝文化園舉辦,吸引僑商代表、跨境電商協會、跨境電商企業、海外倉企業、跨綜服企業、物流企業、外貿企業、外貿工廠等近400人齊聚一堂,共覓發展商機。
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海外倉,是指跨境電商企業通過在目標市場國家建立或租賃倉庫,將商品提前批量運輸到當地存儲,以便在客戶下單時直接從當地倉庫進行分揀、包裝和配送的物流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縮短配送時間、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客戶滿意度。
泉州市商務局在會上發布了《海外倉行動方案及政策措施》,從海外倉布局、物流配套、金融支持、品牌培育、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今年,泉州將依托產業集群、外貿基礎等優勢,深度挖掘海外僑商資源,積極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發展、多元化服務、本地化經營等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的代表性海外倉,加速形成海外倉矩陣,力爭到2025年底,海外倉新建總數達100個,全市海外倉新建總面積達70萬平方米,服務泉州市外貿、跨境電商企業超3000家次。
在與會嘉賓的見證下,泉州海外倉聯盟正式宣布啟動。
泉州海外倉聯盟啟動(主辦方供圖)
該聯盟由泉州市屬國企代表、供應鏈龍頭企業代表、僑商海外倉代表、本地海外倉代表、行業協會組織代表、外貿企業、工廠代表共同組建,將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整合海外倉資源、優化跨境物流網絡,為泉州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撐,讓泉州優品走向世界、貿通全球。
泉州是全國重要的工藝品生產基地,陶瓷、石雕、木雕、藤鐵等工藝品早已蜚聲海內外,不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蓬勃的產業活力,更有“搬不走”的產業鏈優勢。在海外倉建設和工藝品出海的過程中,僑商、僑胞憑借其豐富的海外資源、市場經驗和人脈網絡,在推動泉州文化、工藝品的國際傳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動現場,海外倉服務商、跨境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及工藝品生產企業圍繞倉儲物流、渠道拓展、品牌運營等需求開展面對面供需對接,搭建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作橋梁,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為讓更多僑商、僑胞深入了解泉州海外倉相關發展情況,現場還舉行了專題項目推介。作為泉州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運營的重要力量,泉州交發集團圍繞海峽雕藝文化園、中國陶瓷電商物流園項目做了詳細推介,提出將以文化園區為載體,推動工藝產業集聚化、品牌化發展,搭建“泉州工藝”出海新載體,打造泉州文化出海新名片。未來,由交發集團重點打造的海峽雕藝文化園將為泉州工藝產業的發展提供全新的平臺,通過搭建資源對接的橋梁,促進工藝品企業對接海外市場,助力泉州打造全球工藝品產業高地。
與會嘉賓進行交流分享(主辦方供圖)
當天,來自跨境電商、倉儲物流等領域的領軍企業高管,分別圍繞海外倉布局、跨境物流優化及工藝品牌出海等核心議題展開交流。
本次活動由泉州市商務局、豐澤區人民政府、惠安縣人民政府、安溪縣人民政府、德化縣人民政府、泉州臺商投資區管理委員會、泉州交發集團、福建省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聯合主辦,泉州臺商投資區科技經濟發展局、泉州交發置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泉州國貿集團有限公司、泉州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