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坂鎮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產業振興為基點,產城人深度融合為抓手,全力打造產業互融、城鄉互聯、治理互促的城鄉融合型“張坂樣板”,獲評市級整鎮推進城鄉融合型“五好”鄉鎮。
以產業互融為核心
讓經濟“熱起來”
立足張坂鎮的“山海灣”優勢,以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為特色路徑,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一是藍色海灣建圈強鏈。依托國家4A級景區八仙過海、樂薈港、盤扣三灣等大型文旅項目輻射帶動作用,串聯起鯤鵬云天、歸山海、柒淘海集市、玉山漁村、浮石營地等文旅業態,高質量打造藍色濱海精品示范線,今年來共接待游客超100萬人次、營收超3億元,文旅產業火爆出圈。二是業態培育延鏈興村。圍繞“吃喝玩樂購住”等旅游要素,策劃打造浮山、玉霞等民宿聚集區,全區11家掛牌民宿均落地我鎮,浮石營地獲評“省級帳篷營地”。突出食有風味,結合本地文化和特色食材,指導村級打造一批“看得見海景,吃得到海味”餐飲項目。三是跨界融合全面振興。探索引客入“山”的文旅路徑,發展山內村半坡公園、霞美村研學基地等鄉野業態。瞄定“中國佛具文化之都”的目標,不斷完善雕藝產業上下游配套,推動海峽雕藝文化園建成開園。大力發展雕藝文化旅游產業,開展第九屆泉臺雕藝行業職工技能競賽、“行者無疆”國美院雕藝人才研修班成果交流會、第三屆“工匠杯”福建省佛文化雕塑創作職業技能競賽等系列活動,再現千年雕藝風華,泉州木雕(張坂木雕)項目入選第一批省級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
以城鄉互聯為支撐
讓資源“活起來”
統籌城鄉生產、生活、生態,聯城帶鄉、優勢互補,加快城鄉互聯互通,促進公共服務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聚焦要素暢流,推進零工市場、農民培訓、結對共興行動,積極鏈接華僑大學、泉州師范學院智庫專家,指導“浮山漁村”、“玉霞民宿第一村”整村開發規劃,浮山村獺窟島入選省級“水鄉漁村”休閑漁業基地、浮山村(鄉村旅游)獲評市級“一村一品”專業村。聚焦城鄉提質,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重點發力,加大優質公共服務和資源下沉力度,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優質服務。依托實施廁所革命、裸房整治、道路提升、亮化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聚焦生態創優,嚴格落實林長制、河湖長制責任,有序推進溪流整治、防洪堤岸加固、礦山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深化“五個美麗”建設,獲評省級“五個美麗”建設典型2個,市級優秀案例4個。
以治理互促為保障
讓服務“優起來”
強化黨建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依托陣地打造、數智賦能、安全生產等措施,提高涉民服務事項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治理效能。建強近鄰黨建,打造開放、集約、共享的“一刻鐘”便民利民惠民生活服務圈,玉埕村“黨建+”鄰里中心獲評五星級鄰里中心,侖前村“黨建+”鄰里中心獲評四星級鄰里中心。建活數字治理,依托“匯治理”、“小微權力”、“岸海一體化智慧防控平臺”智慧系統,暢通群眾監督、反饋渠道,推動“互聯網+”在鄉村延伸,玉埕村作為全市“兩中心一平臺”現場推進會學習觀摩點進行交流。建優安全體系。安全防線全面落實,通過線下隊伍巡防+線上廣播宣傳的形式,加強濱海旅游、森林防火等安全宣教。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轄區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來源:活力張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