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臺商區東園秀涂村海灣大道項目施工時發現的清末鐵炮,近日已除銹修復完工并現場展示,9門鐵炮一字排開,頗為壯觀。專家表示,此次修復展示的9門鐵炮是非常珍貴的實物,對于研究秀涂古港港口文化及泉州海外交通史等具有重要意義。
鐵炮文字尚清晰可見
秀涂村鐵炮共9門,炮身完整,規格不一,最長為3.08米,口徑0.3米,最短約1.75米。其中6門為英國造,除銹修復后的鐵炮文字尚清晰可見,炮筒上可以看到皇冠標志和英文字母,估計這批鐵炮年代為清末。
這批鐵炮發現于2019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期間,當時,臺商區海灣大道項目施工挖掘中,在原秀江報關行遺址下方及附近陸續發現裹著泥沙的鐵炮,臺商區教育文體旅游局及時向泉州市文物局報告,并邀請省市專家到場查看。
據介紹,1996年8月2日抗擊臺風時,秀江報關行底下曾浮出了6門鐵炮,秀江報關行建筑也在這次臺風中摧毀,后該遺址在修建沿海大通道時被覆蓋。秀江報關行辦于20世紀30年代至解放初期,保存有印章、保單等一批秀涂港有關實物,與當時出土的6門鐵炮一起存于惠安縣博物館。
珍貴實物 具研究價值
除銹修復工作由臺商區教育文體旅游局組織開展,邀請泉州市海交館專家對9門鐵炮一一進行測量和檢測,根據鐵炮含鹽度及銹蝕情況,提出分步修復設計方案。最終,在市海交館專家的指導下,組織文物施工單位按設計方案對鐵炮進行精心修復,采用人工方法除去鐵炮表面以及炮膛中的泥沙膠結物、疏松銹蝕,再進行打磨清除銹蝕物,基本恢復鐵質基底,同時制作花崗巖底座進行臨時展示。
根據專家意見,由于鐵炮長期浸泡在海沙中,鹽度較高,需要專業且長期的脫鹽工作才能在室內進行展示,因臺商區暫無博物館,目前架設在東園鎮秀涂村委會右側的石墩上進行戶外臨時展示,由雨水慢慢沖刷脫鹽,除銹后的鐵炮以全新的面貌,向社會公眾開放。
“修復文物就是呵護歷史,此次修復展示的9門鐵炮是非常珍貴的實物,對于研究秀涂古港港口文化及泉州海外交通史等具有重要意義。”臺商區教育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海都記者 柳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