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2月13日訊 元宵夜,泉州處處張燈結彩,市區新門街等花燈展區人頭攢動,而臺商投資區洛陽鎮則是另一番熱鬧景象——民俗活動海神巡境讓古鎮沸騰,一堆堆篝火,一聲聲爆竹中,古鎮居民紛紛祈福平安好運。
火鼎公婆來助陣
當晚6點半,一陣鑼鼓喧天,信眾便抬著海神福佑帝君從昭惠廟出發,開始巡境。所經之處,各家各戶早已擺好供品和鞭炮,等巡境隊伍走過,便燃起鞭炮煙花迎接。不少人家還在門前點燃“火盆”,只要男人在家,無論大人小孩都要跳過火盆,有的還邊跳邊念“火盆跳出去,新年有福氣;火盆跳進來,新年發大財……”巡境中最熱鬧的還屬海神跳篝火,洛陽古街各商戶為了迎接海神巡境,都在門口點燃篝火,有些地方位置大,柴草便疊得更高,燃起火來烈焰沖天,八個壯漢抬著海神來了,前頭幾個人拿掃把做掃地狀,有人則拿雞毛撣拂去海神袍上的煙灰,伴隨著炮聲隆隆和熏人的濃煙,到達篝火前,壯漢大喝“起”,眾人便抬神轎騰空而起直闖“火焰山”,這不僅是力氣活,還考驗著抬轎人的平衡感,因為消耗體力,幾十人輪流抬神轎。跳過篝火,隊伍后面還有隨行的“妝閣”等各式民俗隊伍,讓整個巡境異彩紛呈。
洛陽古鎮的海神巡境活動由來已久,而關于海神福佑帝君,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昭惠廟供奉的福佑帝君俗名李元溥,是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因避安史之亂棄官到泉州歸隱成神,由于其屢顯神應,成為保護刺桐港船只遠航的海神。北宋年間,泉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陽橋,須迎一神袛作為鎮海之神,因此親往南安豐州九日山迎李元溥至洛陽江邊鎮海庵,并擴建成廟,公元1114年廟被敕封昭惠,李元溥封福佑帝君。宋朝時有一年正月十五,民間誤殺神鳥,惹玉帝發怒,要火燒人間,消息走漏,老百姓大放篝火、鞭炮,點花燈,放焰火,裝成火燒景象,并請海神巡境驅邪,最終逃過責罰,而這一活動也沿襲下來,這一巡境活動距今已有950年的歷史。(海都記者 陳紫玄 黃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