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28日訊 伴隨著霸王級寒潮的離開,一股暖濕力量正在回歸,試圖奪回暖冬主場。雖然說天氣一直在回溫,堅持在戶外活動的小伙伴們依舊可以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據泉州市氣象臺預報,明天后天泉州普遍有大到暴雨,且未來一周雨水接連不停。寒潮余威未盡,連綿陰雨的潮濕,更容易將身體內熱量散失。近期,因患面癱到醫院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多,其中不乏小孩,廣大市民仍要堅持防風保暖。
寒意未盡 冬雨再添一把冷
據泉州市氣象站消息,未來幾日,溫度將繼續回升,白天最高溫能回到14℃左右。溫度上升了,不知你是否感覺到,如今的寒冷并不次于寒潮期間。一場冬雨似乎又把回升的溫度生生拽了下來。
氣象臺的工作人員說,天氣從晴冷轉到濕冷,雖然溫度回升了,但已被冷透的溫度回升不快。暖濕氣流帶來了很高的濕度,昨日泉州空氣相對濕度都在90%左右。雖說濕度對溫度沒有影響,卻影響著體感溫度。同樣溫度,天冷時,濕度越大就越冷。水的導熱性大于干燥的空氣,水汽更多的潮濕空氣更容易把身體的熱量散失出去,人就會感覺冷。同時,濕度高時通常是陰雨天,沒有太陽輻射提供熱量,心情上會感覺更加陰沉冷清。所以,近兩日的人體感覺應該是又濕又冷。
市民反映,這兩天,家里的鏡子、窗戶,常常出現水汽,似乎是回南天的現象。泉州氣象臺的預報員小程說,這就是暖濕氣流回歸影響。寒潮經過時,墻面、地面、磚面等物體表面的溫度很低,水汽附著上去,就會形成這種現象。
天氣太冷 面癱進入頻發期
面部神經禁不住寒冷的摧殘,局部毛細血管痙攣,就有可能導致面神經麻痹,也就是俗稱“面癱”的癥狀。海都記者自泉州市中醫聯合醫院得知,近期,因患面癱到醫院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多,其中不乏小孩。昨日,記者在該院針灸科,剛好見到兩個僅五六歲的小男孩在接受治療。
針灸科主任醫師莊垂加說,秋冬是面癱的高發季,作為一種常見病,面癱并不受年齡限制,他曾接診過一個3歲兒童。面癱多發于25歲至50歲之間的青壯年人群,男性高于女性。記者從醫院獲悉,平日前來就診的面癱患者日均僅有三五人,近幾日,就診患者增加到了日均十多人。莊醫生說,病患數量的激增,無疑是受到持續低溫的影響。
醫生提示:有效避免面癱最主要是防風保暖
一、出門前,除帽子、圍巾外,最好戴上口罩;面部發涼時,可以用雙手揉搓臉部,增強血液循環,晚上睡前可用熱毛巾敷臉,酒后尤其要注意避免外出吹冷風等。
二、飲食要全面均衡,適當多吃含維生素B的食物,如番茄、冬瓜、黃瓜等,能很好地營養神經,促進傳導。
三、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規律的作息,加強鍛煉,提升身體的綜合素質,以便身體很好地適應氣候變化。
未來一周都是陰雨天
未來幾天,溫度將繼續回升,白天最高溫能回到14℃左右。
泉州氣象臺預報,28~29日泉州普遍有大到暴雨,過程雨量可達70~120毫米,局部超過120毫米。未來一周,泉州雨水接連不停,明天就有可能達到大雨。
據目前的天氣形勢分析,春節前福建都以陰雨天氣為主,主要降水過程分別出現在27~29日和2月1~2日。其中,27~29日有暴雨過程,過程降水量:南部地區100~130毫米,中部地區50~100毫米,北部地區30~50毫米;2月1~2日全省有中雨到大雨。
冬季運動的幾點建議
這個冬天,對于很多泉州人來說,如此寒冷境遇還是頭一遭。但即便如此,還是有著許多熱愛生活、珍愛健康的人們,享受每一天的變化,每天堅持戶外運動。
不過,泉州正骨醫院運動醫學科朱勇醫生說,冬季要適當運動,以室內運動為主。中老年人推薦散步、慢跑、健康操、門球等有氧運動,下午4點到5點空氣清新、人體狀態佳,是最適宜的鍛煉時間。
朱醫生說,寒冷天氣肌肉易拉傷,多因運動前沒做充分熱身。高血壓病患者在冬季要減少運動,運動后體溫升高而室內外溫差又大,血壓可能一次性升高,比較危險。哮喘病人適量運動有利于緩解病癥,但要選擇空氣流通好的場地,若在室內運動最好不要開暖氣。鼻炎、咽炎病患宜戴口罩運動,防風寒防過敏。關節炎病患可以多做保健類運動,選擇軟底運動鞋,在平整、有彈性的場地運動。患有靜脈曲張、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冬季不宜運動。(海都記者 彭思思 陳邵珣 通訊員 程思)
28日 小雨轉中雨,11℃到14℃,靜風
29日 大雨,12℃到14℃,靜風
30日 陣雨轉多云,13℃到16℃,東北風3~4級轉4~5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