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棟南洋樓,都藏著一段僑胞漂洋過海闖蕩人生、情系家鄉思念故里難以割舍的歲月往事。泉港區后龍鎮許厝村的萬順僑樓就是漂洋歸來的華僑所建,今天我們一起跟隨記者,探訪這棟氣勢恢宏、風韻猶存的南洋樓。
過一條小路,記者見到了別具風格、大氣恢宏、清幽雅靜的萬順僑樓,這棟墻體用條石砌成、凸柱結構、造型精美的南洋樓,在風中靜靜佇立著,接受了四十記載的歲月洗禮。樓前蒼松挺拔,白色山茶花、橙色月季花,各色花卉裝點著古樸的紅磚地面,甚是好看。石臺階前、石桌椅邊,往事仿佛悄然涌現,讓人心生愉悅和寧靜。
許厝村黨支部副書記黃淑榮:“這座萬順僑樓是1976建設,1979年竣工,是由旅馬華僑黃進財兄弟出資建造的,集泉港傳統石結構建筑和南洋建筑風格為一體,主樓三層,有房間差不多40間,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
走在萬順僑樓的屋廊間,最吸引目光的,當然還是樓體上雕花刻鏤、花鳥古磚、恢宏石柱等細節,精制細密的工藝,充分展現了當時僑鄉獨特的文化品位。
后龍鎮許厝村黨支部副書記黃淑榮:“樓內雕飾有木雕、泥雕、磚雕、石雕及灰雕。窗戶的款式也是多樣,有圓、拱、菱、方,裝飾巧妙,門墻廳壁書畫點綴。整棟樓集中體現了泉州地區當時成熟的雕塑藝術和建筑工藝。”
如今的萬順僑樓雖已陳舊,但依然承載著華僑愛拼敢贏、外出闖蕩成功后,寄錢回鄉“起大厝”的故事,一磚一石,都滿滿寄托著海外游子對家鄉的眷念和回饋桑梓的情懷。(泉港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菲凡 林偉平 莊燦昭(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