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當下產品需求減少的時機練好內功”“改良設備,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內強素質,外塑形象,靜待時機”……談起疫情當下企業如何開展復工復產,泉港區政協委員、天泰金屬公司創始人陳波成結合戰“疫”實踐和探索,走出一條復工復產、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節能增效 改良設備與工藝
受疫情影響,公司的訂單減少,對于陳波成而言,他認為這恰好是給他釋放產能修整的好機會。于是他當機立斷,提出“節能增效,改良生產設備與工藝”的思路。他將公司生產時間進行規劃調整,一半時間用于生產,另一半時間用于設備改良。
設備改良首當其沖就是半自動縫焊機。其原有的焊接速度每分鐘2-3個焊點,效率相對同行業較低。為此,在復工后,陳波成專門聘請了專業人員前來協助改良,將半自動縫焊機改造成全自動縫焊機,改造后焊接點提升到每分鐘5-6個,操作人員也由原來的2人變為1個人,自動化高而且勞動強度比原來更低,為企業未來走向高度自動化埋下伏筆。
設備改良的另一個方面就是頂蓋流水線的自動化改造。改造前的工藝是先由3個工人沖壓蓋子,然后由4個工人預卷涂膠;改造后聯線生產,直接邊沖壓蓋子邊預卷涂膠,員工只需要3個人,而且效率提升40%,也極大降低了成本。在此次設備改良中,陳波成還充分吸納公司聘請的外援專家的關于安全環保方面的建議,增設了氣體收集及活性炭吸附加催化燃燒設備。雖然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了,但車間空氣變清新,工作環境也得到較大改善。
內強素質 增強員工新本領
陳波成認為:說一千道一萬,設備自動化程度再高,也需要人來操作,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此,利用近期訂單較少的契機,陳波成帶領員工開展“疫情下的冷思考”集體大討論,讓每位員工都要學會思考“企業如何增強免疫力應對風險”。同時,他還加大對員工的崗位技能培訓以及各崗位間的協同配合輪訓。在輪訓過程中,再次對各個崗位流程可能存在的弊端和安全隱患進行一一梳理、改造,讓生產流程更順暢、更便捷。
外塑形象 提升企業知名度
復產復工后,公司對生產時間進行有效調度,也利用一些工余縫隙,動員員工自己動手對廠區進行綠化,種植了300多平草坪和桂花、茶花、紅豆杉等,為員工提供一個美麗、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在綠化靚化廠區的同時,陳波成還通過拍攝抖音宣傳短片、裝修公司沿路廣告外墻等一系列方式,擴大企業宣傳面,提升企業形象、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