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每到漁貨上市的季節,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魚仔街都十分熱鬧,周邊鎮村的群眾都會到這里進行魚貨買賣。而由此衍生出的占道經營、交通擁堵、污水橫流等問題也延續了多年。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如今的魚仔街,與往常大不相同。
整治之前:常年擁堵 污水橫流
55歲的劉宗群常年從事捕魚工作,前幾天漁船靠岸,魚貨直接搬到新建的一級漁碼頭海產品交易市場。
劉宗群說道,“漁船一進來,直接搬到碼頭那邊,就在那兒賣,對我們也有利,衛生也比較好,路也比較不會堵,到那邊后,大家基本上都到那兒去買,那兒的衛生也比較好,比較方便。”
而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老劉的魚貨都是在魚仔街售賣的。
劉宗群:“以前在這邊擺攤大概十年了,市場衛生比較不干凈,水也沒地方倒,魚賣完了水直接倒下去,衛生環境不好,魚貨沒地方擺都到這里來,大小漁船的(魚貨)都到這里賣。”
因為沒有統一規范的魚貨售賣市場,魚仔街常年存在交通擁堵、擺攤設點、污水橫流等現象。而這條街,又是全鎮幾萬群眾出行的交通要道。為此,2020年2月份,峰尾鎮啟動人居環境大整治,將魚仔街作為整治切入點。
整治之初:民意為上 公平為基
魚仔街的整治,意味著要改變峰尾鎮很多群眾十幾年來的生活習慣。當必須進行的“改變”與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形成沖突,群眾能否接受?
泉港區峰尾鎮黨委書記蔡奔騰:“人居環境的整治以及魚仔街的整治,應該說具有非常高的民意基礎,全鎮幾萬人進出這條街,絕大部分老百姓都期望我們鎮里能狠下決心進行整治,這是很高的民意基礎。”
良好的民意基礎,是魚仔街整治的前提,也是鎮村干部開展整治行動的原動力。整治工作剛開始,峰尾鎮便要求,要堅決做到依法公平執法。只有公平公正、整治到位,也才算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泉港區峰尾鎮黨委書記蔡奔騰:“我們在整個執法和管理過程中,體現了公平公正,涉及違法的一律拆除,不留任何一宗違法建筑,有個別不理解的,經過依法以及耐心勸說以后,現在也基本上能理解和支持。”
整治之中:疏堵結合 長效管理
群眾所盼,反映的是民生所需。良好的民意基礎進一步堅定了整治的信心,結合前期細致地走訪調查、充分地討論研究,峰尾鎮黨委政府決定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堅決整治魚仔街亂象。大家一邊加強宣傳,做足群眾思想工作,積極爭取魚商魚販的配合,一邊完善提升一級漁港漁碼頭市場和誠峰農貿市場相關配套,劃行規市、分類引導大家規范經營。
泉港區峰尾鎮黨委書記蔡奔騰:“一個是峰尾一級漁港魚碼頭市場,把大部分魚貨、魚販魚商全部集中到這個一級魚碼頭這邊來進行有序經營,第二個市場是誠峰農貿市場,把其他的賣蔬菜的、賣魚賣肉的流動攤販,全部集中到誠峰農貿市場進行集中經營和管理,這是疏。”
與此同時,針對魚仔街亂搭亂建亂擺攤設點等現象,峰尾鎮依法堅決拆除30宗亂搭亂建建筑,對違規擺攤設點現象進行有效管理,并吸取此前整治的經驗教訓,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堅持網格化管理,配備專門隊伍開展巡查,嚴防違規擺攤設點現象返潮。
泉港區峰尾鎮黨委書記蔡奔騰:“每天都有鎮領導帶隊,有干部、有執法隊、有聯防隊,還有我們離退休老支部的這些志愿者,參與巡查督促,防止(亂擺攤設點現象)卷土重來,目前來講,效果良好,整個街道寬敞,車輛出行便利,不會再出現堵塞的現象。”
整治之后:形象提升 群眾信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魚商魚販、菜農肉販也都有了各自規范的經營市場,魚仔街形象明顯提升了,周邊群眾的居住環境也得以改善。
時值疫情防控關鍵階段,泉州市泉港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各鎮(街道)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亂搭亂蓋雞窩鴨舍及陳年垃圾等進行全面清理。
泉港區峰尾鎮誠峰村委會主任劉雪蘭:“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之后,我們周邊的群眾都說最近蒼蠅蚊子少了很多,環境越來越宜居了。”
泉港區城市綜合管理考評中心主任 莊明才:“對農貿市場街邊廣場、公廁、公園等重點部位進行定期不定期消殺,截止到目前共清除雞舍鴨舍3800多個,清理衛生死角1600多處,清理生活垃圾2.5萬噸,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區人居環境取得較大提升,也為我們下階段創城創衛打下良好的基礎。”(泉港區廣播電視臺記者 莊學堯 莊鴻清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