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體醫務人員開展便民服務進社區活動。
下沉優質醫療資源,百姓受益
“醫聯體通過共享優質醫療服務,盤活了醫療資源。我們的新農合報銷比例最高能達到80%,而省級醫院醫療報銷比例只有40%至50%,尤其是三甲醫院專家到我們這坐診后,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來這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連秋明說。
“許多病人無法一下子籌集全部住院費用,而只籌個人承擔部分的資金相對容易,既減輕患者負擔,又避免耽誤治療。”泉港區衛計局局長施文勇說,“對住院時間較長或醫療費用較高的患者,醫聯體實行‘先看病后付費’和分段結算,每滿5000元結算一次,患者結付個人承擔部分。”加入醫聯體,泉港醫院業務總量同比增長了8.3%,病人的滿意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患者、醫院實現雙贏。
“如今我們不僅可以‘先看病后付費’,還可以花小錢享受省城專家的治療。”泉港居民連先生夸贊道。連先生的父親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感染,醫院為其辦理“先看病后付費”手續,按照基層二甲醫院的標準收費,由三甲醫院的專家協同治療。
惠安縣的黃女士患直腸癌,今年9月,她聽說醫大附一醫院的黃永建醫生是該專科專家,于是到處托關系、找熟人,好不容易掛上黃醫生的號,才得知排上隊要到過完年后。后來,一個親戚介紹她到泉港醫院看病。“我從掛號住院到手術后出院,前后只有23天。費用經新農合報銷后,自付部分僅為5000多元,如果在省城治療,個人要負擔2.5萬元左右。”省錢的同時,黃女士的手術還是由黃永建醫生“操刀”。
“眼下,除了周邊區、縣的患者就近到泉港醫院看病,連莆田市的患者也慕名前來。”護士長陳麗凡告訴記者,她手上有10多個病號都來自莆田。“聯合辦醫兩個多月來,相比去年同期,異地前來問診、住院人數翻了幾十倍,相信隨著醫聯體的進一步發展,輻射效應還會逐漸擴大。”施文勇說。
“正是優秀醫生的下沉引發了病人的回流,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醫療服務,何必再去大醫院排隊呢?”連秋明介紹,由于坐診專家的“名醫效應”帶動,現在每天門診量超過300人次。此外,通過建設雙方遠程會診平臺,加強了被托管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對疑難病患者遠程會診,提高了搶救治療成功率和治愈率。附一醫院還以派駐技術團隊、輪換派駐醫生等形式,把層次高、水平優的診療技術傳授給被托管方,帶動基層醫務人員技能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