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產城融合”?宏觀上講,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避免“攤大餅”式擴張,化解“空心化”等城市病。
泉港區在兩年前被列為泉州“產城聯動新城區”改革試點后,開始實施“一年出亮點”“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135”行動計劃。但由于常住人口少(201 5年底為32.5萬人),城鎮化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中心城區承載力和輻射力不強,衛星城鎮發展相對滯后,“工作在泉港、生活在異地”的現象比較常見,產城融合面臨諸多難題。此次進入全國首批產城融合示范區之列,為泉港推進產業城市人口深度融合實現更大突破,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城市沒有產業支撐,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產業沒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轉”。而人就成了決定產業、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因素。一座城市只有充分發揮人口吸納作用,才能帶來更多的投資,才能有更多人消費,城市發展才會充滿活力和動力,一直走“上坡路”。
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產城融合的關鍵。那么,一座城市如何才能吸納人呢?其一,以產業吸引人。培育出有助企業健康發展的產業資源和產業鏈條,以特色產業吸引特色人才,讓人有干事創業的空間和舞臺。其二,以城市聚集人。在新城建設中,要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更新完善產業園區的生活配套條件,打造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形成產城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其三,以環境留住人。除了城市建設等硬環境,還要以完善高效的體制機制、包容溫馨的文化氛圍等軟環境,激發城市活力,積蓄城市魅力,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
近年,泉港一直在致力破解“重生產輕生活、重產業輕城市”的發展瓶頸,成效也有目共睹。不僅大量產業工人融入成市民、征遷村民變身城里人,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各類人才,不斷加碼泉港的城市競爭力。今年,泉港通過推進產業平臺、創新平臺建設,新引進高層次人才65人,全區人才資源總量突破4.5萬人。面對即將到來的201 7年,泉港提出要進一步做到“人進城、建好城、管好城”,組團式推進城市建設,實現建成區面積增加10%;結合重點項目安征遷、石結構房屋改造異地安置,力爭新增城鎮人口1.5萬人以上,城鎮化率提高2—3個百分點。
產城融合,歸根到底是要注重人的訴求,以人為本。可以預見,泉港在不遠的將來會更加宜居宜業。白天,會看到這里的人們為工作而忙碌、為事業打拼,城市充滿生機;夜晚,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到公園休閑放松,生活恬淡舒適……呈現一派“工作在泉港、樂活在泉港”的景象,實現產業興、城市美、百姓富的發展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