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快點長大,成為家人的依靠”
燕琴常常給奶奶和妹妹講書里的故事
13歲,大多數孩子還在無憂無慮玩耍時,但泉港界山鎮嶺頭村的林燕琴心里裝的更多是對爸爸和奶奶的愛和責任。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這個不幸的家庭,照顧著患肌肉萎縮癥的爸爸和年邁腿腳不便的奶奶。“不管未來怎樣,我都會盡力照顧好爸爸和阿嬤。”她說。
屋漏逢雨就積水 女孩獨自舀水排水
南方夏季的高溫炙烤著每一寸土地,在這悶熱的天氣,即使待在家中什么事不干,也經常汗流浹背。在泉港界山鎮嶺頭村壟邊自然村的一座破舊石頭平房里,林燕琴站在用幾塊條石壘砌而成的簡易灶臺前,熟練地打開煤氣灶,往鍋中倒入一點油,待油熱后再加入早已切好的豆干,熟練地翻炒起來,鍋里的豆干吱吱作響,油溫升騰起的熱氣蒸得她滿頭大汗。很快,她就將炒成兩面金黃的豆干盛入盆中。這是他們一家三口中午的配菜。
灶臺的旁邊有一塊圓形的木板,上面放著洗菜盆、菜刀、油、調味料以及一小盒剝好的大蒜。幾張長凳上鋪著一塊木板和石板材,上面放著兩個電飯煲和碗筷收納箱,電飯煲里有早上煮好的地瓜粥。燕琴從電飯煲里盛了一碗粥,再分出一些豆干,小心翼翼地端到奶奶的房間里。 每天,燕琴都要重復著這樣的家務。
這座石頭房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墻壁沒有粉刷,地上只是簡單地鋪上水泥,客廳堆放著一些雜物以及一張木桌和竹椅,還有一輛破舊的三輪助力車。多年來,燕琴和爸爸、奶奶三人就住在這里。
由于年久失修,碰上下雨天,整個房子到處都滴滴答答地漏水,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放接水盆。遇到傾盆大雨時,屋內嚴重積水,最深時可到腳踝,此時的燕琴就要開始忙活,她先將行動不便的爸爸和奶奶安頓好,再開始處理家里的積水,由于無法直接往屋外排水,她只好用小桶將積水舀到大桶中,裝滿一大桶后,再吃力地提到門外倒掉。這樣的重復勞動,最短需要十幾分鐘,最長時要一個多小時,等到終于可以休息時,她才發現整條手臂都很酸。
雖然生活不易,但小姑娘卻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從容與樂觀。
扶不起摔倒的奶奶 她想早點長大
燕琴所在的家庭,不幸不時侵擾。 奶奶陳榮妹今年77歲,育有二女三子,三十幾年前丈夫因胃癌去世,她獨自將5個子女撫養成人。不幸的是,因為家族有遺傳病史,她的大兒子林金水和小兒子林金德都先后患上肌肉萎縮癥。她的雙腳七八年前也開始變得無力,稍微站久一點了,隨時都會摔倒,最多時一天曾摔倒過五六次。
在奶奶隔壁的房間,原本躺在床上的林金德費力地穿上一件長袖襯衫,隨后下床蹲在地上,挪動腳步,慢慢地走到大廳,再艱難地爬上竹椅。“整個童年,我的身體都很正常,還能幫大哥推車拉石頭去賣。”林金德告訴記者,轉折發生在他16歲那年。他突然感覺四肢乏力,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就到泉州的醫院檢查,但沒查出什么病癥。后來,他四肢的肌肉開始慢慢萎縮,因為家里窮,他再也沒去醫院檢查了。后來,他甚至無法站立,走路只能蹲著艱難地向前移動。如今的他,手腳肌肉萎縮只剩骨頭,脫下長袖上衣,胸前的一根根肋骨清晰可見。
而居住在村里另一處的林金水也是在二十幾歲出現肌肉萎縮的癥狀,剛開始癥狀較輕,還能經常出門,后來癥狀慢慢加重,目前生活尚能自理,但行動不便。
大概在燕琴八九歲時,她第一次看到奶奶摔倒。驚慌失措的她立即上前,想把奶奶攙扶起來,但因為年紀太小力氣不夠,任她怎么使勁都沒辦法將奶奶扶起來,無助的她只能拿來椅子,讓奶奶用手靠在椅子上慢慢地撐起來。 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快點長大,才能成為爸爸和奶奶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