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抗日戰爭大事記(1932-1945)
民國21年(1932年)
2月,中共惠安縣委在廈門中心市委特派員蔡協民指導下,成立福建工農紅軍惠安游擊隊,計40多人槍;并成立惠北抗捐大同盟。
民國22年(1933年)
6月7日,泉州各界總罷業,2萬多軍民集會游行,電質國民黨中央對日妥協,反對投降賣國的《塘沽停戰協定》,請抗日軍為民前鋒,繼續奮勇抗日。晚上,學生聯合在中山公園(今體育場)演出抗日劇目。
民國24年(1935年)
12月中下旬,泉州各中學師生響應北平學生“一二·九”愛國運動,成立晉江學生援助華北學生救國運動聯合會,舉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民國25年(1936年)
同年,南安華僑李玉樹捐獻飛機一架,國民政府贈予“輸財衛國”匾額。
民國26年(1937年)
5月25日,日本軍艦在惠安秀涂海面肆行騷擾。5月31日上午,日機7架轟炸惠安縣城,炸死8人、重傷4人。
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8月初,晉江縣各黨派在泉州聯合組織福建省抗敵后援會晉江分會,同時,南安、惠安、永春、安溪、德化各縣也先后成立抗敵后援分會。
8月間,泉州文化青年抗敵后援會、泉州民船船員抗敵后援隊、泉州文化青年抗敵服務團和晉江婦女抗敵后援隊、泉州人力車工人抗敵后援隊等抗日團體相繼成立,大力開展慰勞、征募、宣傳等抗日工作。
10月15日,按照閩中地區國共談判合作抗日協議精神,閩中紅軍游擊隊點編為國民革命軍八十師特務大隊,計160余人。11月中旬,進駐泉州承天寺。
10月26日,日軍攻陷金門。金門縣政府退至大嶝島,改設辦事處。
10月28日,兩架日機轟炸晉江縣圍頭、塘東一帶,炸死百姓10余人。此后,日機不斷濫炸泉州及泉屬各縣,尤以民國27年和28年為烈。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10月,日軍100余人在晉江圍頭登陸,駐守圍頭的國民黨軍隊和壯丁隊奮力阻擊,日軍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