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訪中國聲音
福建會館和民生中學
校長林麗丹(左一)題字祝福
“華人在這里,不論到第幾代,都不會丟掉那份傳統。”
柬埔寨福建會館始創于1884年,會館里最核心的位置是關帝廟。
“每逢祭拜神明、慶典、集會等活動,這里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會館副會長吳報森說,“華人在這里,不論到第幾代,都不會丟掉那份傳統。”
吳報森祖籍泉州,雖是移民第四代,依然會講閩南話。他介紹,上世紀70年代以前,在柬閩籍華人多達2萬余人,靠近會館的整條街都是福建人在經營,什么行業都有,問路說起“福建街”,沒人不知道的。1970年,朗諾發動政變,20多年連綿戰火后,幸存的閩籍鄉親約800人,會館從1927年就興建的民生中學也慘遭破壞。
“興教辦學始終是福建會館的工作重點。”福建會館民生學校校長林麗丹說,戰后和平了,在柬閩人復興家業的同時不忘振興華語文化,多次籌劃建校事宜。1999年8月,會館克服重重困難籌募到復校資金,收回并重建民生校園。民生中學復校復課,目前同時在校學生達1400多人。
學校采用半日制授課,校舍與會館相融。“柬埔寨目前有4.6萬多學生在學漢語。青少年學習中文的熱情很高,會華語很吃香,好找工作,收入高。”校長林麗丹介紹,每年,漢辦、僑辦都會支援30多名老師來柬埔寨授課,今天的民生中學,已不再是清一色的華裔,柬埔寨人、越南人、占人等其他民族的也在這里學中文。民生中學已經被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海外交流協會評選為“華文教育示范學校”。
校長林麗丹介紹說,為了更靠近家鄉文化,民生學校與泉州華僑大學附屬中學締結了姐妹校,并經常組織學生來福建參加“閩南文化尋根之旅”等活動。
私訪海絲花絮
民間觀察員,楊俊暉
團結,讓華人在這里扎下根
柬埔寨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小小的王國,劃分了25個省,首都金邊,10多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出省了。可能是地小不需要趕時間的緣故,這里的汽車開起來都是慢悠悠的,即使前面一輛車都沒有,時速也僅20幾公里。
華人在柬埔寨的投資是多方面的,通過建立商會,為剛到柬投資的華商提供便利和咨詢。柬埔寨政策多變,沒有前人的引路指導,很容易吃啞巴虧。團結,讓更多的華人在柬埔寨扎下根!
到柬埔寨,不到吳哥,就好比到北京不上長城。吳哥是柬埔寨的驕傲,是世界最大的廟宇,這些用石頭堆出來的世界遺產,留給我們太多的遐想,那高棉的微笑,吸引世界的目光!
猜圖漲知識
你猜
水上長出一座房?這是什么?用作什么?小編今天先給個嫵媚的背影,下期公布答案,定奉上美美的正面照。
小伙伴們,開挖腦洞使勁兒猜吧,我們會在下一篇報道里揭曉答案哦。想早點兒知道答案的,可以微信關注“海峽都市報大泉州”,查看Big哥每日推送的“海絲十國行”系列!(海都特派記者 王芳 謝向明 觀察員 楊俊暉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