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2月24日訊 冷空氣伴隨大風席卷而來,刮得唐明治阿婆心里慌慌的,年過八旬的她,和丈夫一起守護老厝。四十多年前,這個家用竹架在空地上架起;二十多年前,多虧娘家兄弟幫忙,竹架房變土木結(jié)構(gòu)房;如今,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愛,讓他們年久失修的老宅,又多了一層愛的防水保護層。
剛修葺好東街菜巷殘疾兄弟吳章義、吳章禮的房屋,昨天早上7點多,趙師傅夫婦又帶上施工專用的工具,來到唐明治奶奶家,寒風中與碎瓦、腐木對抗。
趙師傅給屋頂漏雨處加固
梯子沒地兒架 上屋頂成難題
唐明治家所在地址,在上世紀50年代時曾遭洪水沖擊,房子變成廢墟。四十年前,唐奶奶無處可棲,娘家兄弟在廢墟上為她搭建起簡陋的屋舍。至今,唐奶奶屋兩側(cè),依然有當年洪水席卷過的殘垣斷瓦。
屋子的前方是排水溝,屋子后方是僅有五十厘米左右的死胡同,連架梯子,都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怎么上屋頂,讓趙師傅夫妻犯了難。再次觀察地形,精瘦的趙師傅,從房屋右側(cè)的斷墻小心翼翼爬上屋頂。擔心踩壞風化嚴重的碎瓦,趙師傅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唐奶奶的臥室是漏雨重災(zāi)區(qū),每次下雨都要十幾個桶和盆來接水。
屋頂太脆弱了,趙師傅爬上屋頂忙活,妻子在一旁放心不下
趙師傅從阿婆臥室屋頂開始修葺。趙師傅在屋頂發(fā)現(xiàn),唐奶奶屋頂?shù)姆浪こ蹋人胂笾衅D難得多。“瓦片都脫脊了,肯定得漏雨。”沒有梯子攀附,踩著破墻根,趙師傅開始了與腐木、碎瓦的對抗戰(zhàn)。
利用吹風機和鐵刷,先將屋頂上的雜物清理干凈。“這樣防水材料才能和屋頂緊密貼合。”趙師傅妻子李女士說。修理吳章義和吳章禮兄弟家時,李女士也上屋頂幫忙,但顧慮到唐奶奶房頂很脆弱,趙師傅只讓妻子打下手。李女士眼光一直沒離開丈夫,“小心點,不要踩那里”,“涂料還有嗎?不夠我再調(diào)制”。李女士說:“其實可以請工人來修,但考慮舊瓦房危險,擔心工人安全,就決定自己干。”
夫妻修房忙 唐奶奶煮湯圓表感謝
趙師傅夫妻在屋外忙,屋內(nèi)的唐奶奶也不肯坐下休息,在昏暗的廚房里踱來踱去,一會兒探頭看,一會兒叮囑趙師傅要小心。不知什么時候,阿婆開始煮湯圓。
唐奶奶端了一碗給在床上休息的老伴,然后招呼趙師傅夫妻吃。在屋外忙得不可開交的夫妻倆,對此情況全然不知。李女士走進屋中才發(fā)現(xiàn),唐奶奶正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圓子往她手里遞,“手臟,先不吃,忙完再說哦!”婉言謝絕了阿婆的圓子,李女士又忙活開了。
戴上手套,將專用膠水和橡膠粉按一定比例攪拌均勻,制成防水涂料,攪拌好后,遞給屋頂?shù)恼煞颉N蓓斊仆吆芏啵枰暾耐咂钛a,剛攪拌好涂料,李女士又跑到房屋兩側(cè)的廢墟中,尋找完整的瓦片,并將其高高舉到頭頂,遞給丈夫。每一個步驟,沒有太多的言語交流,卻盡顯上陣夫妻檔的默契。
清除垃圾、修補破瓦、涂上防水材料,每個步驟趙師傅都事無巨細,幾個小時下來,沒喝一口水,也沒有停下來休息。李女士介紹,等第一層涂料干了,還得再補上防水乳液,為防水工程加上“金鐘罩”。天慢慢黑了下來,趙師傅夫妻倆也收工了。“漏水的屋脊已經(jīng)填補好了,再一天應(yīng)該就能完工啦!”趙師傅說。到時候,唐奶奶再也不用每個雨夜,聽著盆盆、桶桶叮叮咚咚,夜不能寐啦!(海都厝邊記者 劉淑清 夏鵬程 文/圖)
愛心通道
直至昨天,“暖居”愛心賬號已接收18789元愛心款,目前,剩余4戶困難家庭待修補,費用缺口差1萬元左右。如果您愿意幫忙彌補這個缺口,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您也可以關(guān)注“海都互助會”微信公眾號留言。
掃一掃,關(guān)注“海都互助會”微信公眾號
海都報暖居愛心賬號:
6228-4806-8290-8796-910
(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泉州市分行,戶名謝亞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