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6日訊 自從上周一場雨后,臨江街道隘南社區聚寶街林惠英夫婦的房間,又潮又濕。
上周五時,兩個好心厝邊站在梯子上摸索著把一塊塑料布蓋在屋頂上,惠英扶著梯子,房頂上的塵土紛紛揚揚落了她一臉。丈夫和女兒春華安靜躲在黑黢黢的房里,丈夫靠在床頭,女兒偎在他懷里,警惕地看著穿梭在客廳里的陌生人。
每年雨季,雨水澆透了她家的石頭房,更折磨著林惠英的智障丈夫和女兒。
為了防漏雨,林惠英在臥室床上放了鐵盆子,在日光燈上蓋毛巾
女兒遺傳丈夫智力缺陷
林惠英22歲時經人介紹,認識了智力有缺陷的丈夫老陳。她覺得丈夫雖智力有缺陷,但性格安靜,身體很棒,常幫家里干活,還是個不錯的依靠。第二年,她生下不哭不鬧的女兒春華,一周歲時,才發現春華手腳發軟,連站立都困難。她送女兒去醫院,才知道女兒遺傳了丈夫的智力缺陷。初聽消息,她兩眼一黑,暈過去了。曾有親友勸她扔掉女兒,但她沒舍得,她說:“生了就要養。”
這時,他們一家三口和公婆擠在一起,全家人都做早點批發生意,這是全家的生活來源。每晚12點起床,一家人開始和面,準備十幾種早點,凌晨4點多,丈夫騎著人力三輪車,把早點送到各個攤點。7點多忙完,才得休息。
照顧女兒十年如一日
女兒天天平躺在床上,她一有空閑,就和她躺在一起,拿著圖畫書舉在空中給她看,一個字一個字指著,念給她聽,盡管女兒毫無反應。為了讓春華的胳膊能舉起來,她把女兒平躺的一只手和身體拉成一個小銳角,再讓她用盡全力回到原位。春華疼得直哭,家人都說:“算了,何苦讓孩子受罪呢!”可她說:“我不能養她一輩子啊,等我死了,她怎么辦?”每天幾百遍的練習,終于在女兒5歲那年,學會走路。
春華15歲時,爺爺因肝癌去世,醫藥費讓家里債臺高筑。女兒被送進鯉城區一家開智學校,惠英白天給餐館炒菜,晚上拿些串珠干手工活。丈夫憑著一身力氣,買了輛電動三輪車去幸福街運貨。經過學校9年學習,春華學會唱歌、跳舞,性格也變得開朗。惠英記得,有一次,學校開聯歡會女兒上臺扮演一名惠安女。當她看到女兒臉上笑容時,她哭了。
2012年,春華畢業后,惠英不放心女兒一人在家,辭掉餐館工作,專門在家看護女兒。于是,她攬下更多手工活,拉著女兒和她一起做。女兒雖動作慢,但模仿能力強,做出來的串珠不比她差。
與隨時到來的雨水“斗爭”
春華家現在住的房子是她爺爺留下來的,有53年了。土墻,竹子做的屋頂,經過這些年風吹雨打,竹子腐爛了。前年冬季,一場雨澆透這座脆弱的老屋,雨水從屋頂各個角落漏下,春華又冷又怕,幾天情緒都不好。惠英勉強湊足7000元,請熟識的建筑隊先給女兒房間換了房頂,竹子換成木頭,蓋上瓦片,鋪上便宜的瓷磚。
因為沒錢,她和丈夫住的房間一直沒顧得上修理,為了應付隨時來到的雨水,她把電燈蓋上干毛巾,床頂木架擱上臉盆。抬頭,屋頂木板上全是黃色水漬。她說,每下一場雨,她家得黑好久。因為房間墻上是電線,她怕電線導電。天氣預報一旦說下雨,她就拔掉房間所有插頭。
可是這個雨季還長,冬天更長,她多想讓土房告別這種漏風漏雨的日子,一家人圍在一起過個暖冬。
愛心通道
暖居特別行動將陸續推出10個困難家庭的故事,這個冬天他們能否溫暖過冬,需要大家伸出援手給困難厝邊修補居所。
如果您讀完吳秀玲、吳章義兄弟倆和林惠英他們三個家庭的故事后,愿意幫助他們,請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您也可以通過關注“海都互助會”微信公眾號,留言并留下您的電話號碼。
掃一掃,關注海都互助會“微信服務號”
上周,隘南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說,建筑隊估價翻修林惠英的屋頂需要8000元。(海都厝邊記者 花蕾 黃謹 文/圖)
海都報愛心賬號:
6228-4806-8290-8796-910(中國農業銀行泉州市分行,戶名謝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