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鐵觀音 重走海絲路
“海絲”寄語:
中國茶一定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最好的載體,宋朝已是如此,今天更能因為“一帶一路”的提出再現輝煌。
人物:王文禮
身份:安溪鐵觀音同業公會會長、福建八馬茶業董事長
閩南網11月26日訊 見到海都記者帶去的“泉州號”古船模型,王文禮立即說起了一件往事,“我們在全球巡回品鑒會的首站,也有這么個‘揚帆’的啟動儀式,特別振奮人心!”那是2011年,經過了長達多年的準備,王文禮把八馬茶業推向世界,并把一場濃香型鐵觀音全球巡回品鑒會的首站,放在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
“在外國人心中,中國至今仍是帶有神秘色彩的東方國度,比如造就李小龍鐵血無敵的中國功夫,比如博大精深的詩書茶畫。”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安溪鐵觀音同業公會會長,王文禮深感自己有義務去做一個“解密人”,把最璀璨的中華文明向世界推廣,這就是他的海絲夢。
“中國茶一定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最好的載體。”王文禮沿著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海絲”足跡,帶著安溪鐵觀音,從泉州肇始,揚帆啟航,而“一帶一路”的提出如同春風,正好為他的夢想鋪路。
茶香熏陶出的男人
只因不甘好茶被埋沒,大學畢業放棄特區工作,返鄉創辦茶廠,一步步發展成中國茶出口大戶
史料記載,南宋時期起,安溪鐵觀音就已被海外茶人們視為奇貨,往往用作“鎮店之寶”,與安溪有貿易關系的國家有58個,遍及今東南亞、西非、北非等地。
王文禮是安溪鐵觀音發祥傳奇中“王說”的后代,從小在安溪鐵觀音的茶樅下長大,第10代先祖王滋培還是百年前聲名顯赫的老字號“信記”茶行的創始人。
迷人茶香熏陶出一個儒雅翩翩的男人,1992年從大學畢業后,王文禮和如今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起初也留在特區深圳工作。那時的安溪縣還是全國貧困縣,茶好卻賣不出好價。王文禮不甘好茶被埋沒,毅然返鄉創辦茶廠,接過安溪鐵觀音第13代傳承人的接力棒,并著手恢復茶葉外貿,最巔峰時,八馬全年出口量達3000多噸,占安溪總出口的60%、全國烏龍茶出口的15%。
深耕茶行業20年,王文禮始終專注安溪鐵觀音,他堅信,“將每一個品類做到極致,中國就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