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8日訊 泉州市區濱江北路沿線的9個公園,本應是市民貼近晉江、日常休閑的好去處。但由于綠化管養、基礎設施、市民互動上的不到位,這些分布零散的公園常常人氣冷清,與市區西湖、東湖等公園的人氣爆棚,甚至人滿為患形成很大的反差。
如何將這些公園利用起來,有效分散中心市區幾個公園壓力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昨天,海都記者了解到,接下來,這幾個區屬的沿線公園將按照市政府“成熟一段移交一段”的要求,由區級組織改造完善,竣工后移交市級統一管理。
在規劃方面,也將增加文化內涵,盡量能凸顯各公園主題,吸引更多人氣。同時,如果讀者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議,歡迎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告訴我們。
濱海公園沿線設有自行車道,但因偏離市區,市民前往不便,人氣冷清
現場:
綠化管養不到位
互動項目有待完善
關鍵詞:基礎設施
北峰潘山段江濱公園,紅瀝青路面的專用自行車道,可以滿足喜歡騎行的市民的需求。濱海公園為帶狀公園,沿線也設置了自行車道,天氣好時,可看到市民在此騎行。有市民建議,要是能趕緊把自行車租賃做起來,騎車就更方便了。
與這兩個公園相比,同樣設有慢道的金山公園和龍眼生態公園就顯得“灰頭土臉”。慢道為水泥鋪成,部分已經破損。雖公園警示慢道機動車禁行,但仍可以看到不時有機動車進出。沿著龍眼林行至沿江路段,使用的是石柱加麻繩護欄,但幾乎所有的麻繩都缺失了。附近居民老黃說,江岸很滑,沒了麻繩,很容易出危險,“很長時間了,也沒人來管管。”
關鍵詞:綠化養護
龍眼生態公園位于石筍公園與金山公園之間,有大量菜地,還有不少垃圾。此外,也存在違章搭蓋的雞鴨棚舍。基本沒有綠化、花化等其他景觀提升部分。
與其他沿江公園相比,石筍公園可謂文化底蘊深厚。公園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接官亭”等。只不過,公園入口處附近可以看到不少垃圾,原本綠茵的草坪也已被踩得光禿禿一片。
筍江公園的拍胸舞雕像很吸引人,但園內景觀以綠色植物為主,花化、彩化較少。園內湖岸濱水的植物也較為單調,部分為水草,顯得雜亂。江濱體育公園雖林木茂盛,但保養尚不到位,一些綠化可見枯枝敗葉的現象。
相比之下,濱海公園的綠化、花化層次、品種,都更加豐富。特別是盛開的三角梅,以及花圃中大片玫紅色的牽牛花,更是提亮了整個公園的色彩。
關鍵詞:市民互動
公園雖美,如果只是看看風景,不免顯得單調。市民陳先生覺得,江濱公園目前都是些純欣賞性的東西,希望可以多增添些互動的項目,讓市民可以參與進來。
江南公園原本就是這樣一個可供市民互動的地方,一到傍晚,常可見小伙子追逐著腳下的足球。然而,此景如今已經被周邊而來的牛給取代,留下的則是一坨坨牛糞。市民洪先生介紹,如今每次到那踢球,都要先清理牛糞,踢球的心思都沒了。
相比其他公園,浦西江濱體育公園的夏天兒童樂園、游泳池,都能吸引人流。再來看看濱海公園,園內的健身設施、兒童娛樂設施,以及足球場、籃球場,配套都較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