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0日訊 連續幾日陰天,終于放晴,昨日中午12時,漲潮后的洛陽江河口濕地碧波粼粼,從附近小區的頂樓望去,一條黃色的“土龍”橫在江面,異常刺眼,它就是海都報從4日起連續報道的被填灘造出來的路。
北迎賓大道改造工程洛陽橋段(左)、古洛陽橋(右)之間美麗的濕地,
被橫穿的黃土路破壞,北迎賓大道改造工程是否破壞灘涂有待確認
此事引起泉州市市長鄭新聰的高度重視,并批示“立即整改,恢復原狀”,“要從保護生態出發,為生態讓路”。隨即,嚴處之后,各相關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徹查,涉嫌在原有土堤上造路的養殖戶劉錦樹,迫于壓力主動整改,從6日晚間就請來工程車挖土方,連續多日挖掘,昨日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小部分下挖的地方已經可以看見原來的黑土了,缺口附近的白色沙袋也被清理運走。
“兩三星期沒來,就變成了這樣子,我也覺得非常痛心。”昨日上午,記者在現場偶遇檢查整改進度的洛江區萬安街道黨工委書記杜燦輝,他要求劉錦樹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時,加快施工進度,爭取在一周內有根本性的好轉,即養殖戶填埋的那部分灘涂全部清理恢復原貌。
現場回訪
小部分遭填埋灘
涂已現黑土
昨日上午10點,記者再次來到洛陽江河口濕地灘涂,還沒有開始漲潮,因此可以到距離洛陽橋中亭最近的地方觀察。
“這一段路已經開始變軟了,要很小心,掉下去可就慘了!”挖掘機的司機告訴記者,跟7日晚間相比,挖低的土路已經從50米擴大到150米左右,靠近洛陽橋中亭的一段,已經現出原來的黑土。
“挖掘機是履帶還勉強可以開,土方車就不敢輕易進來,輪子容易陷下去,只要潮水開始退,就開始施工。”這名司機還介紹,因為路窄,土方車只能一部一部來,挖路的速度會比較慢。而此前,堵住缺口的白色沙袋,也不見了。“來了幾個工人,把那些袋子都割破,分開運走”。
記者來到現場時,養殖戶劉錦樹剛好也在,他說,本來打算多請幾部挖掘機和土方車的,但是路面太窄,工程車輛多了就進不來,更沒辦法掉頭,只能在時間上摳了,“潮水一退就跟師傅打電話,讓他們趕緊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