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讀周刊·第十一期
停車場變局
閩南網9月9日訊 有一天,他站在自己的房子面前,陷入沉思:“如果把房子拆了,自己蓋個停車場,就不用擔心回家晚找不到停車位了;如果停車場蓋得足夠大,是否還能順便解決周邊地區停車難問題并穩賺一把?”【海都深讀周刊】
這位柳姓商人,家住泉州豐澤區。作為商人,沒有市場的東西他不會做,問題是,像他這樣的嘗試在泉州還沒有人做過,行得通嗎?
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行動像一支興奮劑,讓正在為停車難問題絞盡腦汁的相關部門眼前一亮,一路綠燈大開。
停車場變局
2010年1月27日,他以宅基地申建立體停車場,并以豐澤街道辦事處的名義向泉州市城鄉規劃局遞交申請。規劃部門免費為他請來泉州市規劃設計院做分析,并最終批準了這個申請。
這位柳先生成了泉州公共停車場領域“首吃螃蟹”的人,從此聲名遠播。而從他開始,民間資本開始不斷進入泉州公共停車場領域。
2014年8月27日,泉州市區溫陵路萬德商貿大廈旁的空地,打地樁的“轟隆隆”聲不絕于耳。預計明年3月,這里將崛起一座高47米的泉州首座全智能化立體停車場,這里同樣也是民間資本運作。
泉州警方8月公布的一個數據顯示,泉州中心市區汽車保有量已達18.7萬輛,預計今年全年將新增2.5萬輛。有人打了個比方,按照一輛車4米長計算,每年約新增100公里的車龍進入中心市區。
可以預見,停車難問題將日趨激化,而民間資本的進入,正在逐漸改變泉州市區公共停車場的格局,這一關乎民生的“老大難”問題,或將找到新的突破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