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文/圖)走進位于泉州市豐澤區的明鑫花苑小區,放眼望去是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一排排電動車輛有序停放,新加裝的電梯與樓棟外觀和諧地融為一體,幾位老人迎著陽光散著步、聊著天,一派祥和愜意的景象。
明鑫花苑小區
很難想象,這里曾一度是設施設備老舊、路面破損嚴重的老舊模樣。小區的蝶變密碼,在于紅色力量的注入,離不開黨建引領、多方共治、居民自治的聯動機制。
老舊小區換新顏 熱心業委會“當家”
明鑫花苑小區建成于2000年,由7棟樓房組成,近300戶住戶。由于建成時間已久,過去小區面臨著硬件設施逐漸老化、居民用水不便、停車難等問題,讓小區居民很是“糟心”。
直到東涂社區黨委在明鑫花苑小區組建了轄區首個“紅色業委會”,明鑫花苑小區才結束了10多年沒有業委會的歷史。有了業委會“當家”,小區的整體居住環境得到很大的提升。2018年,小區進行了自來水管道改造,告別了過去靠地下蓄水池中轉生活用水的境況,水質明顯提升;2019年,小區4幢樓梯房加裝了電梯,惠及120戶550人,生活品質明顯提升;2023年,小區重新埋設地下線管、改造污水管道、實施雨污分流及硬化路面,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加裝電梯9部,解決上樓難問題
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小區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在這里住了20年,能明顯感覺到小區整體環境越來越好,充滿了溫馨與活力,跟以前比,我們住著越來越舒心了,業委會真是干了不少實事!”居民戴女士說道。
今年5月,小區完成第二屆業主委員會選舉,業委會成員7人中有3名黨員,“小區就是我們的家,把家管理好,大家住著都舒心。小區業委會成員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大家因為熱心而聚在一起,愿意無償為小區服務。”小區業委會主任鄭天文告訴記者。新一屆業委會實行“一處六崗”運行模式,內部細分秘書處、工程建設管理崗、財務管理崗、停車管理崗等,提升工作執行力,有效發揮“紅色智囊團”作用,為小區管理把脈定向。
業委會聯合社區、物業召開小區物業管理工作匯報會(受訪者供圖)
自換屆后,新一屆業委會迅速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組織架構》《委員職責分工》《經費管理制度》等8項管理制度,并通過公告形式對涉及業主利益的事項進行公示,確保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同時,每月召開委員會議,研究決定重點工作、重要事項,及時發布公告,對涉及業主利益的事項進行公示,自覺接受業主監督。此外,小區業委會加強與物業服務企業溝通交流,指出物業管理中的不足,并針對物業管理存在問題發出整改通知書。
“下一步,業委會爭取成立小區黨支部,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在小區中的作用。”鄭天文表示。
聚焦民生實事 發動居民共治共建
有了制度保障,小區業委會聚焦居民“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立馬著手為居民辦實事。小區第二屆業委會換屆后,業委會自發簽訂承諾書,從業主所急所需出發,按照“量入而出、危險程度、輕重緩急、先易后難”的原則,梳理了恢復消防管道供水、建設小區樓棟(電梯)指示牌、建設高空拋(墜)物監控攝像系統、修剪主干道路樹木等居民迫切關心的10件實事。
為了激發業主們參與小區共建共管的積極性,小區業委會特意做了一個小程序,不定期對居民發起匿名測評,廣泛收集業主的意見和建議。測評內容主要有12項,涉及物業管理、小區建設、公共設施維護等小區管理方方面面。近期,業委會還發布公告,面向全體業主征求2025年擬辦實事意見。“居民的建議能讓我們工作思路更清晰,通過大家集思廣益,才制定出更加符合居民實際需求的小區建設方案。”鄭天文說道。
樓棟破損集水管道已經更換
如今,10件實事清單中,有不少已經逐漸落實。記者在小區轉了一圈發現,小區樓棟(電梯)的指示牌經過精心設計與安裝,指示清晰、美觀大方,極大地便利了居民的日常出行;高空拋(墜)物監控攝像系統也已建設完成,實現了對關鍵區域的24小時無死角監控,為居民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更換樓棟破損集水管道,解決污水外溢問題,小區居住品質再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