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1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10歲的小明(化名)睡覺時打呼嚕,有時候還張著嘴巴呼吸;6歲的小帥(化名)則是因為換牙后一直有齙牙的傾向,近日,他們在媽媽的陪同下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檢查。
耳鼻咽喉科陳翊民副主任醫師介紹,睡覺打呼嚕其實是一種疾病,全稱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兒童主要發病原因是腭扁桃體和腺樣體肥大。
陳醫生介紹,該綜合征沒有明顯的性別、年齡差異,以活動增多為主,同時伴有語言缺陷、食欲降低和吞咽困難,經常出現非特異性行為困難,如不正常的害羞、發育延遲、反叛和攻擊行為。
此外,許多患兒張口呼吸,早上起床頭會痛、口干,或易激惹;學齡兒童則表現為上課精力不集中、做白日夢、學習成績下降,夜間最顯著的癥狀是打鼾,其次如睡眠不安、流涎、磨牙、遺尿、夢游、噩夢等。
該綜合征可能導致兒童白天過度睡眠、行為問題、中樞認知能力的下降、生長發育落后等問題,對兒童的免疫功能會帶來不良影響。
隨著疾病的發展,習慣性打鼾的兒童會出現顱上頜角和下頜角增大,鼻咽部、反頜和唇機能不全,影響面、舌及齒的位置,導致顱面改變。
病情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高血壓、肺水腫、肺心病、充血性心衰、心梗、心律失常、腦卒中、呼吸衰竭等并發癥,甚至嬰兒猝死綜合征。
陳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張著嘴睡覺或者打呼嚕,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避免對孩子的發育、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對于沒有顱面畸形或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腺樣體或扁桃體切除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