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今年全國兩會,“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
作為產業發展強勁的民營經濟大市,泉州正加緊步伐,因地制宜,聚焦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前沿技術創新和傳統產業轉型,開辟未來發展的新賽道。
新質生產力“新”在何處?在這條“新”賽道上,企業如何應對,有哪些機遇和挑戰?泉州如何布局發展新質生產力,發揮新引擎作用?
即日起,閩南網推出特別策劃——《新質生產力在泉州》,聚焦“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報道,實地探訪各行業、企業向“新”而行,并對話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解析泉州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閩南網4月18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洪泓塬 實習生 吳俊杰 文/圖)踏著數字化、信息化浪潮,各行各業都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建筑業亦然。住宅造樓機四天造一層樓,智慧工地實時收集監測數據、項目現場迎來機器人“工友”……如今,在泉州的項目建設中多種智能建造“黑科技”大展身手,不僅消除了施工現場安全常見隱患,提高了工程質量,還讓建設步伐跑出“加速度”。
“蓋樓神器”造樓機:4天蓋一層樓
當傳統的高樓建設還停留在工人借助腳手架,一層一層向上壘高的時候,位于泉州鯉城區的城建·滿堂里項目已經使用上了“蓋樓神器”——住宅造樓機。
住宅造樓機外形如同一個藍色幕布包裹的大平臺
這是住宅造樓機首次在福建省亮相,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住宅造樓機外形是一個藍色幕布包裹的大平臺,環著大樓一圈,在內部形成一個封閉、安全的作業空間,猶如一個“空中智造工廠”。工人可以在造樓機內進行鋼筋捆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澆筑等各個模塊的施工,多項工序可穿插開展,實現“四天一層樓”的施工速度,每造一層樓可節約2-3天,極大提升施工效率。
住宅造樓機內部形成封閉、安全的作業空間
據悉,該住宅造樓機全稱為“高層建筑輕量化智能頂升集成造樓平臺”,是中建三局針對住宅施工,研發升級的一款新型輕量化“造樓機”,由鋼平臺、支撐動力、掛架、模板、輔助作業和安全防護等六大系統組成,具有施工效率高、承載力大、多級防墜、結構輕巧等特點。
在這個“空中工廠”內,不僅能有效防曬防雨、降塵降噪,作業環境更加舒適,對工人們來說,安全感更是大幅提升。“造樓機周邊采用了全覆蓋的防護,防止高空墜落,裝入混凝土時,我們可以在鋼平臺上直接操作,不需要上下攀爬,這樣作業時的心理壓力少了很多。”項目現場鋼筋工張浩告訴記者。
工人在造樓機內作業
記者了解到,在傳統的方式中,每當完成一層樓的施工,便需要“加高”外圍的爬架,即向上再架設一層腳手架,同時拆除已建好樓層所有的模板等材料,通過人工搬運或利用塔吊運往新樓層,耗時費力。
“住宅造樓機提供了一套整體安全防護性高、施工速度快的多層立體交叉作業環境,每完成一層樓的施工,設備和材料就會隨著造樓機一起爬升。”項目技術總監蔡朝暉介紹,整體爬升一個結構層(約3米高)僅需1-1.5個小時,提高工效30%。
住宅造樓機總控室
看上去龐大復雜的住宅造樓機,但作為其操控中樞的總控室,只是一個設在造樓機頂部只有兩三平方米的小房間。住宅造樓機可通過傳感器將實時數據反饋到控制中心,實現系統自動糾偏,安全性更高。當住宅造樓機需要頂升時,只需要1名管理人員在控制室一鍵啟動,5-6個工人現場巡檢即可,大幅節省了勞動力。
無人操作升降機
隨著建設進度持續推進,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投入使用,在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兩臺無人操作升降機正在調試。相較于目前廣泛使用的專人操作施工升降機,無人駕駛升降機在機械結構、智能控制等方面實現了自動化操作,無須專人操作,點擊到達樓層按鍵后,吊籠自動精準停靠各個樓層,使高空作業效率安全雙提升。
“無人操作升降機預計本月下旬投用,接下來我們還會投入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設備,提高項目建設智能化水平。”蔡朝暉告訴記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