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
回望歷史,世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泉州作為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與興盛的海外貿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華盛景。
放眼現在,這座愛拼敢贏的城市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日趨緊密,近年更是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臺僑資源豐富的優勢,再續絲路情緣,不斷譜寫絲路雙向合作的生動篇章。
十年來,泉州搶抓機遇,著力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斷拓展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新空間,努力將藍圖轉變為實景,繪就“奮斗之城”共同發展的畫卷。
即日起,閩南網與東南網聯手推出策劃——《“一帶一路”繪藍圖 泉州十年十故事》,從不同領域、角度選取十個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見大,展現泉州積極擁抱和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努力、探索、行動與成就。
閩南網9月11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實習生 林書棋 文/圖)漲海聲中萬國商!刺桐絢爛的泉州,曾在世界海洋商貿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泉州企業循著這條千載海絲之路,演繹著新時代的故事。
在福建省大創園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印尼工廠,這家由泉州商人投資興建的企業,正憑借“一帶一路”倡議東風,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印尼的勞動力優勢,生產出一件件精良的產品;還有森地客集團、信泰集團、泉州方圓鞋業等,他們都踩著堅毅的步伐,出海創建自己的新基業……他們以更加強大的競爭力,走向東南亞,走向歐美市場,也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福建大創園——
走出國門,目標錨定印度尼西亞
創立于2000年的福建省大創園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創園”),是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加工于一體的大型箱包企業,服務于世界各地的箱包品牌。
早在2017年,大創園的董事長陳瓊芬便開始邁出“走出去”的步伐。當時面對客戶的訂單需求,以及公司面臨的“招工難”問題,陳瓊芬認為只有突破才能為公司謀取生路。
藍圖繪就了,該去往何處?公司團隊將目標鎖定“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過重重考量,最終將目標錨定印度尼西亞。“印尼的人口約2.7億,居全球第4位,年輕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勞動力價格較低,每月工資基本在2000元左右。這對于我們這樣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言,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陳瓊芬說。
大創園的生產車間
陳瓊芬在檢查產品
從零開始,到年產值1000萬美元
下定決心后的陳瓊芬委托在印尼的華僑朋友在中爪哇省買了一塊地,隨后建起了廠房。2019年,大創園的印尼廠區正式創辦,但此時的廠就是一張白紙。回望在海外開疆擴土的歷史,陳瓊芬感嘆:“我們當時就是從零開始的。”
沒有工人,大創園印尼廠區便從50人起招,陳瓊芬回憶,當時招收的工人都沒有操作經驗,因此招工后還需要為他們進行崗前培訓。隨著訂單量和經營利潤的不斷提高,慢慢由50人變成100人、200人、500人……最終印尼廠區發展成現在的1000名工人,年產值達1000萬美元,是公司的主要生產基地。
歷經4年多,如今的大創園印尼廠區已經步入平穩發展階段,這期間除了企業自身做好內功“修煉”,也得益于政府的“保駕護航”。“在前期出國辦廠的過程中,材料上報、手續報批等環節,泉州市、縣相關部門都會主動跟進,剛開始遇到了銀行匯款的難題,商務局也非常及時為我們解決了。”陳瓊芬說,有政府做好服務,企業“出海”的底氣和信心更強了。
大創園印尼分公司
印尼員工很喜歡中國企業
由于對中國企業有著好感,2019年,印尼員工費斯蒂來到大創園工作,當時的她就是一張白紙,根本不懂得如何操作機器,而如今,她已成長為一名技術嫻熟的車工。
在她心目中,來到大創園最大的改變就是能力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在大創園工作,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個月大概能賺4100萬印尼盧比(約合人民幣2000元)。”費斯蒂說,公司還提供了工齡獎、養老保險、退休保險等,她覺得很知足。
公司人力資源專員黛安于2020年1月入職,她了解到,大創園是中爪哇省哲帕拉縣新成立的公司中規模和名聲都較大的企業,當得知有一個人力資源專員崗位空缺時,她立刻報名應聘。
3年的時間里,她深感自己成長了許多,這離不開公司全方位的職業培訓。“公司為我們提供了崗位知識、管理技能等培訓,我覺得對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在她看來,來到大創園她生活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可以按時做禱告了,“作為一名穆斯林,祈禱是每日必行之事,公司很尊重我們的民俗習慣和信仰。”
成為中國企業的員工后,黛安也持續增進了對中國的了解。“目前我在自學中文,也掌握了一些基礎中文單詞,去年,公司的翻譯還為我們上了中文課,我覺得特別有意思。”與此同時,當遇到春節、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時,大創園都會舉行慶祝活動,提高印尼員工對中華文化的知曉度。
中秋節組織印尼員工博餅
目前,大創園擁有泉州惠安、印度尼西亞等2個生產基地,形成了完整的箱包生產鏈,共有54條生產線,年產箱包超過500萬只。
從中國福建泉州,到印尼中爪哇,大創園不僅讓箱包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據重要位置,也在潛移默化中凝結著中國企業同員工的情感。
泉州企業“走出去”不僅是將產品技術帶到國際市場,也代表著中國的國家形象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春節我們會舉行慶祝儀式,還會給員工們發新年禮物,中秋節我們則組織員工博餅,大家都興趣十足。”陳瓊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