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地客集團——
孟加拉國建廠,一期工程工人將達3000多人
不僅是大創園,十年來,泉州企業紛紛搭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船“出海”,在國際市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2005年,森地客集團董事長侯鳳祺只身獨闖泉州晉江下海創業。從傳統外貿代工企業,一步步發展到創建自有品牌,如今發展壯大成跨國體育用品工貿型集團公司,多年來,森地客集團(以下簡稱“森地客”)一路披荊斬棘,深耕騎行裝備市場。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森地客集團成為一家1000余人的企業,擁有健全的產業鏈體系,但森地客仍在尋求突破,發力國際市場的腳步沒有停止。現階段,海外經銷商已經遍布歐洲、北美、東南亞、澳洲、亞洲、中東等60多個國家。與此同時,森地客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再次開辟了一條發展路徑。
森地客智能生產線
早在2018年前后,隨著貿易壁壘的逐漸加深,森地客高層就觀察到海外客戶的訂單轉移趨勢,公司在這一年啟動了設立海外生產基地的計劃,公司高層先后前往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調研,經過綜合考量最終選址在孟加拉國,以便更穩定地服務于海外訂單。
受疫情影響,廠區項目在2022年8月底才正式奠基開工。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主體已經完工,現有1條生產線試運營,已有100余名工人投入工作。據森地客集團董事長助理魏國安介紹,一期工程正式建成投用后,工人數將達到3000多人。
“孟加拉國的生產體系能夠支撐起客戶大批量生產的需求,這有利于我們拓展新的客戶類型,實現供應鏈多元化。”魏國安介紹,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后,森地客實施“因地制宜”運營模式,孟加拉廠區以大批量訂單生產為主,國內3個廠區仍以高附加值的小單精品生產為主,公司的銷售、研發等總部核心部門,也都留在國內總部。
面對新的市場形勢,森地客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回望企業的成長經歷,魏國安感觸頗多,“一方面是企業根據自身定位設置的全球化目標,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晉江經驗’的指引,讓我們能吸取優秀晉江企業如安踏、特步等優秀體育用品企業的經驗,腳踏實地朝著目標邁進。”
森地客一線員工在生產中
信泰集團——
在越南建生產基地,成立東南亞運營總部
泉州作為僑鄉,與東南亞淵源深厚,交往密切,東南亞成為泉企邁向全球的重要一站。2015年,信泰集團(以下簡稱“信泰”)在越南平陽省成立信泰越南(平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隨后在2019年,信泰(越南)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越南西寧省展鵬縣成立,這是信泰布局海外的第一個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東南亞運營總部。
信泰(越南)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約2億美元,項目總用地面積為7.6萬平方米的,是信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內外互補發展格局,主動適應市場變化的有力措施。“為主動配套客戶群體需求,公司在越南設立工廠,就近做好服務。”信泰公共關系部相關負責人說。
信泰集團
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后,信泰實施“因地制宜”運營模式,越南廠區主要配合客戶訂單需求,完成紡紗、染紗、經編、飛織、緯編等環節,而中國廠區涉及到的產業鏈配套更加齊全,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客戶提供從“紡紗”到“成品智能制造”的完整產業鏈綜合解決方案。如此不僅為越南西寧省提供高品質就業機會,也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自我升級。
如今,信泰在海外投資建廠的主要目的已經從節約勞動力成本轉化為深度布局全球供應鏈,以此獲取更多市場增量。今年,信泰又在印尼爪哇島建設了新廠房,繼續在海外市場謀篇布局。
信泰集團越南工廠車間
泉州方圓鞋業——
與當地工廠合作,順勢而行
泉州方圓鞋業(以下簡稱“方圓”)是一家擁有1000名員工的外貿代工企業,生產的運動鞋、休閑鞋等產品遠銷歐美國家。方圓“出海”則采取了不一樣模式。
自2016年起,公司總經理康盾便萌發開拓海外布局的念頭,但受外部環境和中小企業自身實力與經驗不足等多種原因的限制,中小企業在海外投資建廠面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康盾曾前往多個國家調研,對當地的土地情況、材料供應、人員工資等進行了全面了解,根據企業自身情況的考量,最終決定:不在外建廠,而是融入當地,與當地工廠合作,為客戶與當地工廠之間做好生產服務的銜接。
今年,方圓與印尼工廠達成合作協議,目前已經初步開始生產客戶訂單。關于東南亞的印尼工廠的合作項目未來的發展計劃,康盾說:“還是得跟著客戶需求來,方圓就像水一樣,非常靈活,順勢而行,市場導向決定了我們的前進方向。”
方圓鞋業的生產車間
好風憑借力 多方護航企業融入“一帶一路”
統計數據顯示,十年來,泉州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投資的項目數約80個,投資總額近12億美元。
據介紹,2015年在泉州成立的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工商理事會,給泉州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新機遇。該理事會涵蓋650多家企業,輻射中國、越南、俄羅斯等16個海陸絲路沿線城市,并在阿聯酋迪拜、印尼雅加達等設立聯絡處。在貿易壁壘、商事調解、跨國投資、產業升級與產能合作等方面開辟民間對話渠道。
“文化差異、政策環境、信息差異是企業‘走出去’的一大難關。”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工商理事會秘書處主任陳蒼松說,為更好地服務企業,理事會積極組織企業、商協會開展與城市聯盟會員城市及“一帶一路”工商業界經貿合作交流活動,同時為會員企業提供“走出去”的政策咨詢和服務,幫助企業了解目標市場的法律法規、實務操作等信息,幫助企業合法合規經營、降低“出海”風險。目前,協會已組織會員企業參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貿易交流會、外貿形勢分析與實戰培訓、參觀會員企業等活動,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增強政策知曉率與外貿實操能力。
在陳蒼松看來,企業“走出去”有利于構建合作共贏的生態圈。“對于泉州企業而言可以拓展市場,利用全球資源,創造更多利潤,降低在單一市場經營發展的風險,促進企業自身做大做強。對于東道國則增加了當地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發展。”
好風憑借力。泉州企業拓展海外版圖,泉州市商務局也全力“保駕護航”。不僅推動泉商泉企抱團設立海外經貿合作區,布局建設“海外倉”,并施行“產業+聯盟+公司”的模式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通過核心高端環節留“祖厝”、代工出口環境在境外,既“把根留住”,又“開枝散葉”。泉州市商務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未來,泉州將對企業“走出去”聯合指導,引導企業在安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投建海外生產制造基地,優化構建根植泉州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為企業融入“一帶一路”撐好保護傘。(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