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月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今日的泉州,從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恬靜、自如地蛻變成一座世界遺產之城。泉州的世遺文化更是充分體現了自由、開放、包容的精神,這是極具教育意義的。”泉州市政協委員康德民在今年兩會上帶來提案,建議在后申遺時代,泉州要高度重視文旅產業與教育的融合發展,讓每一位泉州人都能認識、了解、傳承世遺文化。
圖為康德民(受訪者供圖)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遺泉州,讓每一位泉州人引以為傲。康德民建議,一方面要讓世遺進課堂,建議學校開設世遺文化課堂,引導學生去認識、了解家鄉文化,提升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積極“走出去”,重視泉州青少年的研學教育,通過研學實踐的創新形式,進一步推動泉州世遺項目的活態傳承。
“在打造優質研學教育產品的同時,要注重專業研學人才的培育。”康德民告訴閩南網記者,好的研學產品需要高素質的研學導師。目前,文旅產業中傳統從業人員講解豐富、生動、有趣,但從教育的角度來看,理論性及系統性有待提高。反之,學校里的老師嚴謹、系統、權威,但是又欠缺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文旅產業與教育界的深度融合更要體現在資源融合上,建議鼓勵學校的教師參與研學導師相關資格認證,共同推動研學導師的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