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7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尤燕姿通訊員許雅婷 王妍翡 鄭凱龍陳瑋銘)
因為擔當,他們義無反顧;因為責任,他們勇往直前。有他們,才有大家的安寧!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連日來,莆田市、泉州市泉港區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在未知的困難和風險面前,總有人逆光而行,泉州多支醫療隊聞令而動、星夜集結,隊員們白衣為甲、逆行出征,分赴莆田、泉港馳援。
昨日,閩南網記者連線身在莆田、泉港抗疫一線的幾位白衣天使。微光可成炬,他們在疫情之下的守望相助,最為動人。
風雨無阻,他們奮戰到凌晨
泉州市中醫院采集隊冒雨工作
昨晚,泉港南埔鎮柳厝村下起了暴雨,泉州市中醫院核酸采集隊冒著大雨為村民們連夜采集核酸。
由于雨太大,沒有傘,采集人員隨便拿來一個袋子往身上一套,核酸一直采集到凌晨1點多,他們的衣服鞋子都濕了,因為太累了,這位醫護隊員就這樣歪倒在椅子睡著了。
泉州市中醫院采集隊員休息一幕
州市中醫院產科主治醫師莊麗娥,累倒在椅子上睡著了
留下生病的兒子,毅然奔赴一線
王瑋瑋(右一)在抗疫前線
9月15日,支援莆田的第四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護士王瑋瑋在朋友圈寫下“吃個蘋果,平平安安”。疫情期間,王瑋瑋擔任福醫大附二院核酸采樣點負責人,這次,她是今年泉州首批援莆田應急隊的護理組組長。
時間回到9月10日,星期五,王瑋瑋的兒子腸胃有些不適,他們一家人在泉港涂嶺鎮給長輩過生日,其樂融融。一通醫院的電話,讓她趕緊回到醫院護理部。她第一時間做了決定,給丈夫打了電話,一方面交代了照顧兒子的注意事項,一方面也讓他幫忙收拾行李。
11日一早,留下生病的兒子在家,王瑋瑋就跟隨同事出發前往莆田,先抵達楓亭鎮后,又來到郊尾鎮。從當天晚上7點多開始,應急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點,二院的同事們一口氣采集了1萬多個樣本。12日晚,隊員們接到臨時通知,從楓亭鎮政府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趕去度尾鎮,連夜開展核酸檢測,又是忙到凌晨才收工。昨天,隊員們前往賴店鎮,分組到6個村莊開展采樣工作。前前后后忙了三天,她到昨天才有空跟家人視頻,仔細詢問兒子的身體狀況。
王瑋瑋
近在咫尺,過家門而不入
林君像個“女漢子”扛起各種物資
繼去年援助武漢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神經內科護士林君再次充當“逆行者”的角色。
9月12日深夜11點多,她在家接到通知后,馬上趕到醫院準備物資、通知隊員集合。13日凌晨1點,送走醫院的第二批核酸采樣應急隊。3個小時后,第三批核酸采樣應急隊104人也出發了,林君就是這批中的一員,主要負責隊內的后勤保障工作。因為“掌管”著隊員們的吃穿住行,林君被同事們稱為“大管家”。
這一次,支援的地方是她的家鄉——泉港。
林君的老家在泉港南埔鎮南埔村。巧的是,后勤物資的存放點就在南埔鎮政府,距離她心心念念的南埔村只有2公里多的路程,騎車僅需幾分鐘。離家非常近,林君卻一次都沒有回去過,依然堅守在崗位上。
林君忙著清點物資,衣服被汗水浸濕
頂著高溫連軸轉,她中暑癱坐在地
泉州市第一醫院隊員許秋紅中暑癱坐在地
13日凌晨,泉州市第一醫院第三批緊急外出核酸采樣隊200人,從泉州市區出發前往泉港區山腰鎮,主要負責該鎮12個社區21個采樣點的工作。
隊長鄭凱龍介紹,頂著高溫,隊員們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忙得連軸轉。9月15日上午10時許,天氣非常炎熱,90后的許秋紅正在錦繡廣場開展采樣工作。準備輪換班時,她忽然感覺人有點中暑。隊友發現不對勁后,幫她脫下不透風的防護服,她的衣服、褲子早已被汗水浸濕。隊友讓她先坐在陰涼的地方休息,給她遞水、扇風。休息了一會,許秋紅逐漸恢復,還一再表示自己可以繼續輪崗。
感動還不至于此。9月14日上午7時許,鄭凱龍打了一輛車準備從酒店前往山腰街道辦準備相關物資。上車后,司機得知他是支援隊的,不僅將他安全送到目的地,還堅持不肯收錢,感謝他們能來幫助自己的家鄉。鄭凱龍記下了司機的車牌:閩CD67811。
泉州市第一醫院隊員們在防護服上寫下加油的話
一張紙條+四果湯,暖人心田
居民送來四果湯時,留下的暖心小字條
郭良福是泉州市第一醫院內窺鏡室的一名護士。13日跟隨隊伍來到泉港后,他和同事被分配到山腰街道錦繡廣場、錦祥社區駐點,給當地居民開展核酸檢測。
郭良福介紹,隊員們的付出,也收獲了居民們的溫暖。有熱心的居民專門送來了降溫解暑的四果湯。匆匆放下東西后,這位熱心居民就走了,留下一張紙條。這張小小的紙條上寫著“感謝每一個前線的醫務人員們,感謝你們的無私奉獻,因為有你們,我們的城市才美好,辛苦你們了!愿你們都平安歸來”。
這碗充滿“泉港味”的四果湯,甜到了隊員們的心里。
脫下防護服,郭良福的衣服全部都濕了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