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純手工工藝,漆線雕工序相當細致、繁復。而也正因為它做工精細、雅致,線條流暢,藝術形象立體生動、風格古樸典雅,且每件作品均不雷同,往往能驚艷到世人。
“這種漆線雕我可不敢輕易摸,一碰就壞。”每當聽到這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漆線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黃培聰就特別痛心。他覺得很多人對漆線雕知之甚少,實在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
“漆線雕技藝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不但不‘嬌弱’,且歷久彌新。”
在他的介紹下,大家對漆線雕技藝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專心創作的黃培聰
黃培聰(中間)示范漆線雕技藝給孩子們看
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漆線雕發源于泉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是閩南地區獨有的傳統工藝。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于佛像裝飾,俗稱“妝佛”。
漆線雕是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制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云水、纏枝蓮等為多。
泉州漆線雕技藝主要集中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惠安縣志·木雕》記載:“惠安早期的木雕品主要為佛像和建筑浮雕裝飾……從事木雕作業的工人主要分布于惠安崇武溪底、洛陽白沙、張坂上塘、城關南門外一帶。張坂鎮蘇坑村木雕世家蘇碰輝家中保存著一尊漆線雕作品——廣澤尊王神像,為其曾祖父蘇虎耳雕塑于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2年);上塘村佛雕世家黃志亮家中收藏著一尊漆線雕作品——關帝神像,為其曾祖父黃聘仔塑于清宣統二年(1910年),至今已有100多年。”
隨著民間藝人的不斷研究和創新,漆線雕技藝不斷成熟,并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漆線雕作品成為各大寺廟的珍藏品,也為人們所喜愛。然而,由于該工藝制作原始、流程復雜、耗時長,至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瀕臨失傳。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泉州漆線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并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贏得大家關注。過去,漆線雕大都只限于漆籃和戲劇道具上,近年來已發展到裝飾在盤、瓶、爐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產品琳瑯滿目,并且不斷推陳出新。
今天的泉州漆線雕博采眾長,鎦金飾銀,光彩奪目,非常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堪稱中國傳統文化與新興藝術的結晶。
《化蝶》
《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
守正創新露鋒芒
黃培聰從事漆線雕創作多年,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作品線條靈動精細,布局繁而不雜,形象逼真生動,“以線為主,以線代畫”。
黃培聰作品中的線條,粗的像鉛筆芯、細的如頭發絲,但無論粗細,都盤繞得行云流水,沒有任何違和感。他的漆線雕作品內容多取材于民間生活,如梅花、荷花、龍鳳、惠安女等,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比如作品《惠女風情》就充分運用漆線的浮雕配合細線的裝飾效果,把黃斗笠、花頭巾、短上衣、大筒褲以及勤勞樸實的惠安女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真的是一門手藝活,制作工序極其復雜,一件精品需耗時幾個月甚至幾年都有可能。”黃培聰表示,由于漆線雕的工藝是用連綿不斷的漆線來表現內容,而且整個過程是手工操作,所以在創新、設計新產品上難度比較大。
所幸,為了突破傳統的制約,民間藝人們以自己獨具的匠心和才智、精巧細致的手工工藝,創作出跟時尚相結合、風格各異的作品。
“制作漆線雕的工匠藝人大多是師承造化,整個構思成形都醞釀在自己的頭腦中,制作過程中又全都靠靈感和手感,因此,可以說,漆線雕的作品件件都是手工孤版。”
黃培聰每天都在鉆研和思考。2012年,黃培聰創作的《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漆線雕對瓶,一個是男士唐裝造型,一個是女士旗袍造型。該作品在去年的廈門文博會上獲得金獎,讓黃培聰名聲大噪;2014年,他的《中國情 青花韻》作品參加了莆田百花獎獲得金獎,開創了漆線雕用色線完成的先河;他創新研制的“藍色”線條漆線雕、原創十二生肖,還有各式各樣的旗袍瓷器,獨一無二,讓人過目難忘,耳目一新;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專業大賽,得到專家評委好評,多次榮獲大獎,現為國家(一級)高級技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泉州市技能大師、泉州市高層次人才(第三層次)。
為了傳承這門技藝,他與張坂中學合作,開展“傳統手工藝技藝進課堂”的公開課,在課堂上展示漆線雕技藝,講解漆線雕技藝,讓年輕的一代認識漆線雕的魅力,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2014年他自發組織團隊在兩岸特色廟會等公益科普性展會上作漆線雕技藝現場演示并隨隊進行講解,借助大型文化交流會,推廣本土漆線雕技藝;2015年他應邀派團隊人員駱錦霞等人到臺灣地區寺廟佛像協會進行漆線雕技藝指導教學,用心培養駱明娥、蘇惠瓊、黃美芬等學徒,她們現為泉州地區有名的漆線雕能手。
《唐馬》
《錦上添花》
亟待提升創新藝術性
黃培聰認為,目前大多漆線雕作品還停留在工藝品的層面,尚未成為藝術品。
“文化知識欠缺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在技藝嫻熟的師傅理論知識都不夠,在創意、設計、題名上都比較欠缺。”他希望行業里能多出幾位工藝大師,這樣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才能打造出地方品牌。
黃培聰告訴記者,如今,漆線雕和陶瓷、木雕等結合,走工藝美術品的道路,前景令人看好。在市場上,一個用漆線雕裝飾的大花瓶,市價能達三四萬元。漆線雕與德化陶瓷相結合,具有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是傳統技術和現代美學相融合的一個優秀案例。
當然,黃培聰認為,漆線雕的未來,還需在技術上更加嚴謹、科學,以科技創新帶動藝術創新,如此,漆線雕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漆線雕技能操作流程
步驟一:備料
漆線雕的原料明清時代是以磚粉混合正漆、色料等配制,現在采用的主要原料由立德粉、天然植物生漆如桐油、明油、色粉等配制。
步驟二:攪拌
原料初次合成后,密實度和質地較軟,必須不斷攪拌并揉捏成團。
步驟三:捶練
經過捶練多次的原料,質地較硬,且不沾手方能適用作為制作漆線雕的材料。
步驟四:制線
采用制線模具機壓制成各種粗細線條,也可采用人工揉成各種適用作品的線條或其他形狀。
步驟五:盤繞形體
以連綿不斷的線緊密地盤繞做出層次豐富而繁復的紋樣,并且重重疊疊。在光照下極為立體,以線條極盡精微地表現出卷云、柔水、繁花、纏草。
步驟六:描漆
采用特制的安金漆,描在堆捏出來的紋理圖案上,根據氣候變化控制漆油的干度來完成下一道工序。
步驟七:貼金
作品陰干后,將24K金箔貼在已繞出紋樣的漆線調表層上。貼金完成并晾干再拿去清洗,一件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漆線雕作品也就差不多完成了。(執行: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