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議 助推“夜經濟”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陳海鵬 市政協常委
民革泉州市委會認為,現代“夜經濟”開辟了地方經濟繁榮發展的新路徑。當前,我市發展“夜經濟”既面臨良好機遇,也存在嚴峻挑戰。
針對“夜經濟”現存的“缺少規劃引導、夜間文創資源挖掘不夠、經濟業態較為單一”等影響因素,我們建議一是“社會治理+扶持政策”,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夜經濟”產業融合發展方向,整體布局、主要任務和扶持措施。二是“文旅演藝+核心景區”,設計古城夜游精品路線。三是“文娛活動+文化空間”,延長圖書館、博物館等重點場館的營業時長。四是“閩南美食+夜市街區”,打造泉州版“深夜食堂”。五是“文創產品+夜間市集”,發掘夜間流動文創資源。六是“傳統戲曲+展演平臺”,推出閩南戲曲夜舞臺。七是“文創燈光+城市天際線”,加強夜間景觀亮化建設。
創新發展實體經濟 打造智造品牌
洪忠信 市政協委員
晉江市政協認為,實體經濟是泉州的發展根基。在泉州,實體經濟已成為支撐,民營制造業已成為主體,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和短板,如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產業梯隊不完整、高新產業處于初級階段等。
如何推進實體創新發展,打造泉州智造品牌?我們建議再強化企業家信心,建設更為優質的營商環境,重視企業家新老傳承,持續加強新生代企業家培養,推進企業家隊伍成長壯大。推動戰略思維系統化,緊抓“一帶一路”機遇,立足泉州優勢,深度鍛造“泉州智造”城市名片。推進智造聯盟實體化,大膽打破各產業各行業之間的隔閡,加快建鏈強鏈補鏈,常態化開展產能對接,全力實施企業全鏈條、全流程升級。推動智造技術交易品牌化,建好“泉州科學城”,引導實施重點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搭建企業協同發展網絡等。圍繞各類“專精特新”企業的基礎和優勢,引導企業優化上下游配置,做大做強關鍵集群,打造智造共建共享庫。
泉州產業之花 “嫁接”臺灣工業設計之美
楊學太 市政協委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兩岸要應通盡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泉州應該從哪里切入?通什么?可以從泉州制造業入手,解決這一領域“缺乏工業設計師”的問題。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優勢和特色,利用臺灣設計人才多的優勢,探索以產引才為特色的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總而言之,要根植泉州制造業優勢,創新“臺灣工業設計人才→臺灣中試平臺→泉州中轉平臺→泉州產(企)業”新模式與新路徑,讓臺灣工業設計與泉州產業在人才供需對接、設計轉化中推動泉臺產、城、人融通發展,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以泉州產業之花“嫁接”臺灣工業設計之美,加速推動泉州產業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