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助學,金秋送暖。2019年金秋助學已落下帷幕。今年的金秋助學,在各聯辦單位、各級工會組織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共籌集助學資金228.66萬元,收到助學申請459人,發放助學金197.96萬元,其中有149名特困大學生獲結對認助,發放助學金79.8萬元。
愛心人士專程入戶走訪送去助學款
秉承著“讓困難學子都有學上”的初心,泉州市總工會堅守了20年,并將越來越多愛心人士聚集在金秋助學活動中,為莘莘學子構筑夢想的港灣。20年來,市總工會與各聯辦單位加強協調協作,多方籌集資金,拓寬助學渠道,創新助學形式,把助學活動推上一個個新的臺階,逐步把金秋助學打造成了我市扶困助學、送溫暖的品牌工程。活動已累計資助總額達5572.83萬元,幫助17611名困難學生圓了大學夢。
幫扶對象擴大愛心助學惠及更多人群
2000年7月,由泉州市總工會牽頭,聯合泉州市關工委等9個單位和社會團體,共同啟動“金秋助學”活動。20年來,泉州市總工會不斷完善“金秋助學”活動的工作機制,整合社會各方資源,營造濃厚的助學氛圍,擴大愛心行動的影響力。
20年來,“金秋助學”的幫扶對象不斷擴大。從國有、集體企業困難職工子女,到非公企業外來工、農民工子女,到所有困難家庭子女,助學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幫扶服務更注重細節化、精細化。今年,尤其關注環衛、協警、保安、園林、公交、礦區等苦臟累險崗位的一線困難職工子女,還在去年將子女上學費用成為家庭較大支出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優秀志愿者、見義勇為個人等貧困對象納入助學范疇的基礎上,新增了文明家庭困難職工子女,一般性助學對象(即指未達到我市工會困難職工建檔要求但子女上學費用成為家庭較大支出的困難職工家庭),孤兒、身體殘障學生、單親家庭、家長殘疾或重病、革命老區、少數民族等困難家庭。
另外,泉州市總工會以困難職工子女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適時提高助學金額,讓工會服務更加人性化。據了解,今年的金秋助學,根據不同家庭情況實行多檔幫扶。在檔困難職工家庭子女就讀大專及高職院校以上的,一次性資助6000元;就讀高中、中專、中職院校的,每人一次性資助2000元;結對認助原則上要求資助至學生畢業,助學金每年不低于6000元;被納入“一般性助學對象”的非在檔困難職工家庭,子女就讀大專及高職院校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助學慰問金2000元;就讀高中、中專、中職院校的,給予一次性助學慰問金1000元;推薦結對認助未成功的,參照一般性助學對象發放標準。
創新幫扶形式 “單純助學”到“全程幫”
一直以來,泉州市總工會不斷創新愛心幫扶形式,從“1+1”“1+N”結對認助幫扶,逐漸轉變為“全程幫”,從單純的資助學費和生活費,轉變為人文關懷、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等等。
在晉江市從事塑料資源再生的曾隨純先生,一直是泉州市總工會牽頭舉辦的“金秋助學”的助學善舉堅持者。自2005年以來累計捐資200多萬元,他結對認助30余名困難學子。他曾連續9年每年春節,邀請受助學子吃團圓飯,并建立微信群,讓大家交流學習體會,疏導成長困惑,樹立自信、自強、自尊,他還分享自己的創業奮斗故事,鼓勵學子們克服困難依靠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在這些學子的心中,曾隨純更像是一位慈父,一位兄長,一個朋友。今年他還在《泉州晚報》登報對兩位學子升學深造表示祝賀,希望用一種以往不同的方式對他們表示鼓勵。
2013年就讀南京藝術學院5年制文物修復與鑒賞專業的小林,是泉州銀行協會職工陳女士曾資助的一名學生。當小林面對長期患病的父親,又正當需要找工作之時,陳女士主動聯系他為其就業出謀劃策,并關心慰問他父親的身體狀況。泉州集友鞋業有限公司職工陳紫因,為了助學獻愛心,她省吃儉用,并發動身邊家人、朋友加入助學隊伍。
除此之外,長期以來,泉州各縣(市、區)工會開展的“金秋助學”活動,倡導廣大企業、熱心人士及社會各界捐資助學獻愛心。惠安達利集團、洛江信和涂料、德化佳美集團等企業,建立助學基金,開展助學獎學活動。
深化結對幫扶 “請上來”變“走下去”
為落實好脫貧攻堅、精準幫扶工作部署,2019年金秋助學改變了以往“臺上臺下”傳統助學金發放儀式,開啟入戶助學新模式。8月下旬,市總工會聯合市關工委、市文明辦、東南早報等聯辦單位代表及愛心單位(人士)組成五個小組分赴永春、洛江、開發區、南安、泉港、惠安等地入戶走訪,推動我市“不忘初心·攜手圓夢”金秋助學活動面對面手拉手、結對子送真情,以精準助學助力工會精準幫扶、脫困解困工作。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入戶走訪助學讓受助學子備受鼓舞,也拉近了愛心人士和受助學子的距離。
“與愛心人士面對面交流后,感覺備受鼓舞,更有學習的動力了。”“我要好好學習,等有能力了就像叔叔阿姨一樣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受助學子們紛紛表示,將不負青春,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將來接過“愛心火炬”,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泉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茂泉介紹,市總工會在“萬名工會干部進萬家”活動中結合“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精準幫扶要求貫穿金秋助學過程中,大力拓展助學內涵,將經濟支柱與學業幫扶、人文關懷、能力培養相結合,盡力完善聯系、回訪機制,實現助學常態化。(記者 龔翠玲通訊員 張明哲李亮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