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的會員自發組建愛心群,定期發放愛心早餐,關愛貧困老人和環衛工。昨日,記者從該活動負責人處了解到,因為資金不足,愛心活動面臨中斷的可能。對此,有專業人士表示,公益活動需要有專業團隊運作,僅憑一腔熱情難以長久運行。
盡管入不敷出,但9月5日早上的愛心早餐依然在奉送。
現狀 免費愛心早餐活動入不敷出
“愛心活動資金已出現赤字,經共同商討,向社會發出倡議,希望熱心人士積極參與‘每日一善,愛心早餐’行動,讓這愛心活動能長時間堅持下去。”昨日,這份倡議在網上被傳播。記者隨后聯系了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主任黃奕利。他介紹,舉辦愛心早餐活動的初衷是因為很多環衛工凌晨就要上街作業,工作任務較重,早上大多來不及回家吃飯;還有很多貧困老人難以舒服地享用一頓熱騰騰的早飯,因此他們就有了這個想法。
黃奕利介紹,他們組建了“每日一善,愛心早餐”愛心微信群,呼吁大家日捐一元。經過廣泛發動,目前該群已有140多名成員,“愛心早餐”活動的經費就來自成員們的捐款。“大家量力而行,捐多捐少或不捐,都憑本人意愿。”
“本來一個星期準備要送3次的,可是錢不夠,現在一周兩次,三個月來每個月成本在2700元到3000元之間。我們有專門的會計和出納,每一次捐款都會在當天晚上進行統計,將捐資和用款明細在群里公示出來,每月會進行小結。”黃奕利表示。在他提供的一份“愛心榜”里,記者看到上面記載著,5月份善款806.55元,6月份善款2875.02元,7月份善款2232.67元,8月份善款2545.11元。6月份早餐支出費用2700元,廣告印刷支出160元。7月開支2504元。8月份開支3143元。累計透支47.65元。
原因 群里互動太少致捐款人數少
黃奕利介紹,微信群里雖然有140多人,但每天的捐款并不多,“最多的時候一天100多元,最少時一天只有20多元。群里經常參與捐款的20人左右,正常每天10人左右。”他隨后將記者拉進了“每日一善,愛心早餐”愛心微信群,記者看到,截至4日晚上8點半,總共有14個人捐款,最多的28元,最少的1元,合計72.42元。
為什么捐款人那么少呢?黃奕利說,群里140多個人,95%是他拉進去的,但因為忙,他把微信群交給別人打理,之前管理人員都是晚上10點多發一條總結,平時互動少。從9月3日開始,他自己管理微信群,經常在群里找一些話題聊,群里明顯熱鬧很多,捐款人數略有增加。
探討 整合資源專業運作才能持久
如何解決這種困境呢?黃奕利表示,目前他們正考慮組織線下募捐活動,也準備到相關部門去爭取一些補貼,“也希望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伸出援手,讓這一愛心活動延續下去。”
如何讓愛心活動能持久運作?泉州市某慈善基金會負責人劉先生認為,一個運作成功的公益項目,需要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專業化的團隊運作,二是解決資金或愛心物資問題。公益項目的成功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在戰斗,它應該以政府為指導、企業為主體、志愿者為依托,需要有專業的運作團隊。在這種模式中,企業出錢出物資,政府宣傳發動,志愿者廣泛參與,各種愛心資源得到整合。一個單體組織是難以做到有效整合如此多的社會資源的。
泉州微公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建福也表示,公益項目要持久運行,需要整合各方資源。據介紹,泉州微公益協會采用的是“尋找公益合伙人”模式,即結合政府部門、公益組織、愛心企業等資源,讓各方盡自己所能,理性地規劃公益活動,大家再整合資源,分工合作。
“從受助者角度看,從長遠來著眼,公益慈善可以考慮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這對受助者徹底擺脫困境,更具現實意義。譬如通過搭建渠道、提供崗位等方式,讓受助者在擺脫貧困的同時也實現自身的價值。”一位公益慈善業內人士則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記者 吳志明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