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的海峽體育中心,人群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在中心入口處,80個安檢閘機一字排開,每臺閘機平均2秒就驗明一位觀眾的身份信息。整場演唱會32000多名觀眾,沒有過長的排隊等待,即陸陸續續輕松入場。只是,其他地方明星演唱會發現在逃人員的戲劇情節沒有在此次演出活動中上演。“80個安檢閘機的身份驗證系統直接與城安系統后臺相連,每位觀眾一刷身份證,相關信息一清二楚。這從源頭確保了演出活動的安全、順利進行。”市公安局科通處負責人說。
西街上線全市首個人流量統計分析系統,能精確捕捉人流量。 (陳起拓 攝)
記者從市公安局得知,每年泉州都有一二十場大型安保任務,有傳統佳節活動,如元宵賞燈,有民間信仰活動,如每月農歷廿六開元寺勤佛日等,有在場館內舉行的各種活動和演出比賽,也有在戶外舉辦的環灣自行車賽。近年來,城安系統及一些前沿科技技術的投入運用,讓公安機關的防控更加精準。
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視頻監控截圖
演出賽事 活動區被防控網“包圍”
在海峽體育中心、泉州大劇院等地,演出活動的舉辦已經常態化。每到這時,市縣兩級公安的治安部門都需查看現場、制定安保方案、全程安保守衛,科通部門則需提供視頻防控、安檢通行等環節的技術支撐。在視頻防控方面,立于100多米高處的廣角探頭與地面的高清監控共同織成無縫防控網,將場館及周邊“護”在網內。
場館如此,延綿數十公里的道路也是如此。2016年起,海上絲綢之路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每年都在泉州精彩舉行。作為泉州舉辦的最高級別單項賽,每年比賽期間,在沿途已有空中、地面視頻監控的基礎上,泉州公安機關還出動無人機、車載視頻等設備設施,彌補個別路段的視頻空白。“對比賽涉及的藍、綠、紅三條線路(藍指環灣賽段泉州灣的碧海藍天,綠指從永春到德化環山賽段的綠色生態,紅指古城繞圈賽段的閩南特色紅磚厝)賽段的全程監控,一方面可作為視頻資源,提供給活動組織方,以滿足市民足不出戶領略精彩比賽的需求,另一方面為公安機關指揮、調度現場安保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民間活動 智慧系統實時統計西街人流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泉州素有元宵賞燈的傳統,每到這時,古城區熱鬧非凡,公安部門則是全員加班、全警上街,安保壓力著實不小。
鯉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隊不少民警清楚地記得,2014年元宵期間,花燈主展區新門街由于人潮洶涌,通信不暢通,有100多人在賞燈中被人潮沖散,聯系不上同伴,而求助燈會現場的指揮中心。當然,在人流高峰期后,走散的人員全部有驚無險地歸家了。
如果有一個人流量實時監控并預警的系統就好了!這是當時不少市民的“腦洞大開”。時隔5年,這樣的系統已被運用到古城西街上。
市公安局科通處相關人員告訴記者,西街的人流量統計分析系統今年3月份啟動建設,7月份投用。7月28日這天,正是開元寺每月一次的勤佛日,系統就精確地捕捉到當天人流量最高峰達18000人。“當人流量達到2萬人時,系統會預警,提醒鯉城公安分局指揮中心調度警力對西街及周邊的人流進行合理引導,同時加強安保。系統運行兩個多月來,還沒觸警。我們估計,年關參加勤佛日的群眾多,會超過這個數值。”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得知,這是泉州首個投用的固定式的人流量統計分析系統,它在統計人群的同時,也將每個人的臉部抓拍,進一步加強了治安防控作用。“如果有地方瞬間人流量大,出于安保需要,我們也會臨時設置該系統。安全無小事,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市民能愉快又安全、有序地參與大型群眾文體活動。”市公安局科通處負責人說道。(記者陳淑華 通訊員李肇興 謝屹帆 鄭炳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