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鯉城區文體新局組織非遺保護領域研究專家對本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進行跟蹤觀察,調研本區域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存續情況、傳承人群數量變化情況、保護傳承面臨的問題。并填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觀察報表》。
去年12月,文化部非遺司公布2018年度全國32個非遺保護傳承觀察點名單,鯉城區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觀察點。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鯉城區文化資源豐富,全區共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共57項,其中國家級4項;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68人,其中國家級12人。近年來,鯉城區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
非遺技藝進校園,普及推廣非遺文化
“不得外傳”這樣陳舊的觀念在非遺文化式微的今天早已不實用。在非遺傳承上,鯉城也在不斷尋找新渠道,提升非遺傳播效果。隨著非遺進校園的持續開展,鯉城轄區不少學校將非遺文化傳承作為特色藝術教育來抓。
黃麗鳳教學生們刻紙(蔡鴻莉供)
從2007年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泉州(李堯寶)刻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黃麗鳳帶著技藝走入泉州市第六中學,義務為學生普及(李堯寶)刻紙知識。如今,學習“泉州李堯寶刻紙藝術”已成為泉州市第六中學的一大特色,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
學生們都很喜歡李堯寶刻紙藝術(蔡鴻莉供)
“授課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學生對刻紙技藝非常感興趣。”黃麗鳳告訴記者,蘇宇威曾是泉州第六中學的一名學生,初中時因課與(李堯寶)刻紙結緣,便開始跟隨黃麗鳳學習刻紙技藝,雖然現在在外讀大學,一有時間他還是會進行刻紙創作。
泉州市傳春幼兒園小朋友們在德濟門遺址廣場跳拍胸舞(吳華瑩供圖)
宋江陣已成為鯉城區實驗小學辦學特色(張江鋒供)
在鯉城區,泉州第七中學、福建師范大學泉州附屬中學、鯉城區實驗小學、泉州市傳春幼兒園等學校也將不同的非遺文化引入課堂。“將非遺文化引入課堂可以向學生們普及非遺知識,有利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南音項目福建省非遺傳承人鄭芳卉評價道。
愿非遺之美綻放全城,多一份了解,多一份珍惜!(記者 施遠圻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