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光棍節”剛過,每年這個時候,不少經歷了“狂歡劫”的單身男女都會再度陷入感情低潮。為了迅速“脫光”,除了傳統的相親方式,越來越多單身青年急于將目光投向婚戀網站、手機交友軟件等新興交友方式的懷抱,但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他們往往會遭遇照片變“照騙”、網戀變“網騙”的愛情陷阱,不僅感情被欺騙,還損失大量財物。那么,網戀到底靠不靠譜?如何分辨網線一頭的“戀人”是否是騙子?萬一遭遇網騙又該怎么辦?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騙子經常會以各種理由要錢 (黃暉 繪)
案例篇
相識兩月談婚論嫁 被女網友騙11萬
34歲的丘俊從廣東來到晉江做生意。去年12月,他在一個相親網上認識了一名江西籍的女網友黃珊,開始了一段網絡熱戀。
兩人認識不久,對方就說要與他訂婚,按她老家的風俗辦。身陷“甜蜜”的丘俊先后兩次匯款6.7萬元給女友,用于購買首飾。緊接著,女友又以訂婚要辦酒席、買衣服等理由向他索錢。還沒見過對方一面,他就前后一共5次,向對方匯款約11萬元。今年1月中旬,他的家人質疑其女友微信傳來的身份證照片有假。他找女友求證,卻立即被拉黑,這才發覺被騙,遂報警。
晉江警方經過近兩個月的偵查,發現嫌疑人的蹤跡。3月中旬,民警在江西余干縣將嫌疑人姚某和潘某抓獲。據兩人供述,去年9月,老鄉陳某向他們表示有辦法騙取錢財,他們只需要負責去銀行里取錢,便可從中收取傭金。目前,姚某等人已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貿然添加女網友 金錢感情打水漂
去年,在泉州打工的40歲男子李兵通過QQ搜索附近的人加了25歲的女網友小蘭。瀏覽了一番對方的QQ空間,他發現小蘭喜歡玩重型機車,正好和他相似,就主動找她聊天。兩個人越聊越投機,很快在網上確立了男女朋友關系。
戀愛后,小蘭經常以各種理由要求李兵發紅包。短短3個多月,他就給小蘭發了1萬多元紅包。發出的紅包越來越多,他有點無法負擔。27歲就離異的他,平時的收入不僅要用于自己的生活,還要負擔老家的老母和兒子。
他離異后一直沒有再找對象,直到認識了小蘭。對這段網戀,他投入了很多的感情,但屢次約小蘭線下見面都被拒絕。聊了幾個月后,對方把他的QQ刪除了。
金錢和感情上被欺騙,目前,李兵對尋找另一半幾乎陷入了絕望。
輕信照片被騙 大齡男欲輕生
今年9月2日下午,在泉州市區順濟橋旁,男子郭斌欲跳橋自殺,所幸被鯉城公安分局臨江派出所民警及時救下。經過一番談心,34歲的郭斌終于袒露心扉,他被網戀對象騙了6萬多元。這些錢是通過小額貸款平臺借來的,他沒有工作,家里經濟條件也不好,無力償還這筆錢,于是萌生了輕生的念頭。
郭斌表示,去年11月,他通過某相親網站結識了自稱在北京經商的倩倩,加了對方的微信和QQ。通過對方朋友圈發的照片,他發現倩倩是個漂亮女孩。倩倩還稱自己家境富裕,爺爺有一輛瑪莎拉蒂要給她。陷入情網后,他為討倩倩歡心,不時發幾十元、上百元的紅包給對方。今年1月,倩倩主動提出要結婚,此后開始以家人住院等各種理由要錢,每次金額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他則按要求微信轉賬給她。雖然他屢次提出見面,但倩倩均以忙生意沒空等借口推脫,后來更是將他拉黑。
通過技術手段,辦案民警很快發現了倩倩的真實身份——今年20歲的晉江人康某,一名投資公司的職員。落網后,康某交代,為幫公司招攬客戶,她于去年注冊了某相親網站的會員,利用網上下載的美女圖片和虛假信息吸引男會員。在接觸郭斌的過程中,她發現對方很老實。去年12月,她的男友因為賭博欠了幾萬元。為了還錢,兩人把主意打到郭斌頭上。目前,倩倩及其男友因涉嫌詐騙罪已被依法處理。
相親網站結識 3年后結婚生子
網絡把很多不在同一個圈子的男男女女們連接在一起,創造了更多戀愛的可能性。雖然存在“溫柔陷阱”,但也有不少單身青年通過網絡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今年35歲的郭娟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4月,德化人郭娟通過相親網站結識了惠安人張峰,對方當時在廣東工作。兩人通過QQ和短信進行溝通,在網上聊了一年左右,終于在現實中見面。郭娟覺得對方老實靠譜,與對方確定了戀愛關系。不久后,她也到廣東工作,兩人于2012年12月登記結婚。
“記得談戀愛期間,剛好中秋節,老公特地從廣東飛回泉州看我,呆了一個禮拜,當時覺得很浪漫。”郭娟感嘆,多虧網絡讓她結識了愛人,如今他們也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寶寶。
套路篇
近年來,泉州市破獲了多起通過網戀進行詐騙的案件,鯉城公安分局就此總結出幾種騙人的套路。
套路一:約到酒吧飯館 高消費后消失
詐騙方多為女性(或男性冒充為女性),照片有明顯的修飾痕跡,目標多為男性;通過相親網站相識后,很快要求見面,隨后將對方帶至不知名的酒吧、飯店或其他娛樂場所,大部分會點高級酒水、果盤;消費完不久以接電話或有事等借口消失。
防騙要點:
1.男性如遇女性網友主動聯絡,在溝通過程中對方十分積極主動,迫不及待提出要見面時,需要提高警惕。
2.首次見面應盡量選擇人多的酒吧、咖啡廳或飯館。
3.如不慎被騙到黑酒吧、咖啡廳,結賬時發現賬單價格過高,可借去洗手間等為由撥打電話報警。
套路二:以投資理財為借口 騙取對方大量金錢
詐騙方多通過相親網站、手機軟件結識異性,然后謊稱自己是證券、投資公司等內部人員,利用虛假IP地址、英文郵件等取得初步信任;聯系不久即開始炫耀自身的投資獲利豐厚,希望一起進行投資,承諾潛在受害者事先支付一筆費用后,可獲得數量可觀的傭金;如網友起疑,則通過提供虛假身份證、偽造相關證件等方式博取信任,要求匯款。
防騙要點:
1.不要相信網友說的所謂“內部消息”去委托他人進行投資理財。
2.對于炫耀自身投資獲利豐厚的網友需要提高警惕。
套路三:編各種謊言借錢 得手后中斷聯系
男性詐騙分子一般冒充成功人士或海歸,女性一般假裝家境貧寒、生活艱苦,通過相親網結識單身青年,編造自己家庭情況或頻繁聯系以取得對方的基本信任,一般只通過網絡或電話交流,要求匯款而不見面。編造不同的借口博取對方的同情心索要錢財,主要有以下幾種借口:年輕女孩聲稱沒錢上學,尋求經濟援助;女性聲稱父母家人患病或突遇事故,急需醫治,尋求幫助;男性冒充老板,聲稱資金周轉困難或錢包丟失,向女性借取錢財;在約會過程中,來電謊稱途中發生車禍,要對方把錢打到自己卡上等。
防騙要點:
1.遇到非常熱情、聯系時間很短就主動要求確立情侶關系的人需要提高警惕。
2.請勿相信任何未曾見面即要求匯款或充值的理由,即便見面后,對于涉及金錢往來的事情,也需格外小心。
維權篇
陷入熱戀的單身男女容易喪失判斷力,為防止被騙,在網戀時應該如何提高警惕?一旦遭遇詐騙,又該怎么辦?
網聊絕不轉賬 被騙及時報警
警方提醒,網絡上虛虛實實,誰也不能真正分辨清楚。單身男女在網戀時應該要保持清醒,時刻警惕。不管雙方已經進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提醒自己,提防網絡那端的人。
同時,切忌透露個人信息。網上資料隨時都可弄虛作假,千萬不要向對方透露自己的真實情況,不要提及個人財產。要為自己設一道安全閥,網聊中一旦觸及發紅包、借錢、轉賬等關鍵詞就要立即進行自我警示,要多點理性、少點感性,多點摳門、少點大方。
一旦遭遇網戀詐騙,警方表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追回或者減少經濟損失,“首先是報警,通過刑事偵查,追究騙子的刑事責任,盡可能挽回損失。其次,一旦對方出具借條、合同等,意圖規避自己的刑事責任,受害人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維權。切記保留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一切相關信息,便于受騙后維護自己的權益。”
網絡詐騙可被刑拘 成人需提高判斷力
從法律角度來講,如何定義網戀詐騙行為呢?泉州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朱煒表示,單身男女在網上認識,有一方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聊天過程中向對方虛構事實或者掩蓋真相,如杜撰職業、性別、年齡等,并且借口騙取一定金額錢財的,就屬于詐騙行為。詐騙金額較少的,屬于治安案件,詐騙人將被處以15日以下行政拘留;詐騙金額超過一定數量的,則將被列為刑事案件。
許多單身男女通過婚戀網站尋找真愛,但卻被騙,那么婚戀網站是否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呢?
朱律師認為,婚戀網站作為第三方網絡服務平臺,確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今大部分較為正規的婚戀網站,都要求實名登記,“有些網站則是設置了一套誠信度的考核機制,將每位會員的誠信度展示出來。”朱律師表示:“一般注冊此類網站的會員都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如果婚戀網站已經盡到自己的義務,給予會員必要的提醒,那么就沒有必要再承擔多余的責任。成年人都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
建議篇
網戀已成為一種新的婚戀交友選擇,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網戀,記者就此采訪了一些家長和心理專家。
網戀是否靠譜 家長觀點不一
今年62歲的王平曾反對女兒與一名男網友交往,他說,3年前,28歲的女兒在相親網站上認識了一名外地的企業高管。不到一個月,兩人還沒見過面就陷入熱戀,女兒每天抱著手機跟對方聊。“只靠文字維系感情,在腦海里幻想對方的樣子,這樣的感情如飄在空中,并不靠譜。”王平說,談了幾個月,由于對方屢次拒絕見面,女兒失落感越發強烈,后來就分手了。
對于網戀,今年56歲的謝女士表示,無論是通過網絡還是傳統相親的方式,她不會干涉女兒自己的決定。“網戀并非無法修成正果,但要慎重對待和認真甄別,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耐心。”她說。
網絡交友不可怕 理智判斷最重要
泉州心怡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國家級資深心理咨詢師徐雪娜認為,一個現象的普遍存在一定有其市場需求,因此網絡交友是符合當下年輕人需要的,“雖然網絡是虛擬的,但也不能就偏激地說網戀是不好的。”她認為,單身男女可以將網絡當做一個交友的渠道,進而再發展到現實中,做進一步的相處交流。“社會與長輩也應該給予年輕人寬松的輿論環境,不要給年輕人造成太大壓力,才能讓他們在網絡交友時,不急于求成,保持理智,冷靜判斷。”
初期網上交流 后期現實接觸
中國心理協會常務理事、心理專家張秀云教授認為,如今一些年輕人讀書時沒有談戀愛,大學畢業以后又忙于工作,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擴大交友圈,就算認識了新的朋友,也沒有付出多余的時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導致社會上剩男剩女越來越多。“即便如此,結婚生子繁衍下一代仍然是主流聲音,這導致許多年輕人最終選擇通過虛擬網絡進行交友戀愛。”張教授認為,一方面,網上交友比較省事,同時,網絡能制造出虛擬的東西,“這讓年輕人熱衷于網戀。”
張教授認為,網上虛擬的東西太多,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并不是很靠譜的婚戀方式。“從戀愛到走入婚姻,是需要經歷很多考驗的,從性格到興趣愛好,再到生活方式等,這些都需要現實生活的接觸與交流。”她表示,網上戀愛也有成功的案例,但畢竟不算多數。“初期借助網絡相互了解是沒有問題的,但我還是建議年輕人要從虛擬世界走出來,多在現實生活中接觸,才能找到合適的終身伴侶。”
(為保護個人隱私,文中案例所涉及的人物均使用化名)(記者 王麗虹 謝宜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