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黨”的最愛
在市民林先生看來,泉州市區的夜市已基本形成兩大塊:古城區美食文創聚集區,包括西街、源和1916;新城區文創綜合體聚集區,包括領SHOW天地、浦西萬達和中駿世界城等。
每周五的晚上7點,在領SHOW天地泉秀街路口,車輛排隊蝸行,一群群年輕人則蜂擁而入,走向領SHOW天地小廣場的各個角落,酒吧、餐飲店、咖啡店……到處擠滿了排隊、找座位和買單的年輕人。
一個小時后,浦西萬達廣場已被一群群小孩所占領,爸爸媽媽們則聚在一旁,遠遠觀望著,左鄰右舍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訕著。
家住附近的吳女士已把萬達廣場當成自家小公園了,每當周五下班后,她都習慣將女兒和老公一起拉上,去嘗嘗新開火鍋店的味道如何,去看看新款秋裝合不合身。
“大型綜合體最能抓住女人和孩子的心,有的像以前的鄉村集市,是最熱鬧的地方。”在她看來,城市綜合體是公認的夜間經濟“人氣王”,因為在燈火通明的夜晚,這里可提供各種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服務,聚合了各種夜間消費業態,新潮時尚且種類繁多,消費選擇也多種多樣,不用東跑西跑,就可全部搞定。
晚上10點多,晉江萬達廣場、五店市兩地仍燈火輝煌,尤其是五店市,各種美食冷飲、戲劇表演節目,以及頗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吸引了一波波游客涌入,游人如織。
“把夜晚的生意做起來,是我們的目標。”一家露天酒吧負責人阿杰說,他們只有晚上才開門營業,周末、法定節假日和夏季是營業高峰期,不少年輕人喜歡成群結隊來消遣,伴隨著勁爆的音樂,夜晚變得越來越如癡如醉。
阿杰說,相比單調乏味的傳統夜市,現代夜市不僅有好吃的,更有一連串好看的、好玩的,更注重精神享受。實際上,為瞄準年輕群體“深夜黨”,美食餐飲、購物娛樂、特色演出等夜經濟大軍早已在悄悄布局體驗消費模式,拓展各自的夜間消費空間,共同做大最強夜經濟蛋糕。
夜生活不只是夜宵
對于泉州某市直單位公務員林勇(化名)來說,晚上去哪兒玩,也是一個大問題。90后的林勇目前仍單身,忙碌一天后回到家,面對空蕩蕩的房子,漫漫長夜總得找點事做。
“幸好,夜經濟給城市帶來五彩繽紛的夜生活。”他說,一個星期下來,往往四五個晚上會選擇走進劇院,看一場梨園戲、話劇、高甲戲和木偶戲等舞臺劇。上個月,他就跑到晉江去看了場話劇《戀愛的犀牛》。有時也換換口味,看看電影,或者把大把的時間扔進游泳池,來來回回游,一口氣游個一兩千米。
雖然是泉州人,但林勇性格天生好靜,不太習慣胡吃海喝式的喧囂熱鬧,因此,即使熱情似火的夏夜,他也不太愿意去酒吧或者購物商場消磨時間,如果遇到雨天,他就待在家里翻翻書。
在他看來,近年來朋友圈里滿屏都是吃吃喝喝,夜間文化消遣雖然仍小眾化,卻在悄悄生長。
在新門街的梨園劇院,他時不時能碰到從上海、杭州坐飛機或動車趕來看戲的年輕票友。這可能與梨園戲更新快、聲名遠播有關。曾兩度榮獲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梅花獎的曾靜萍,以名角榮耀俘獲了一眾年輕票友的心。
泉州夜市特色在哪?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夜間經濟”不是白天經濟的簡單延續,而應該具有自身獨特文化的內涵,夜間經濟就是要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個性。
上海外灘十里洋場的華麗、廣州珠江之夜的風情、成都錦里夜市的巴蜀文化,都是這些城市夜晚獨具的韻味。而泉州夜市的個性與特色在哪?如何突出自我個性,如何讓游客來到泉州,就能感受到泉州最具地方特色的東西?這是泉州相關部門亟須醞釀的課題。
在泉州兩會上,打造泉州夜市也是民生關注焦點之一。
2012年,民建泉州市委員會在《扶持夜市經濟 服務繁榮城市》中建議,科學規劃選址,對各個“特色夜市一條街”的整體風格進行特色化設計,集中力量打造幾條特色夜市街區,使之成為點亮夜市經濟的代表品牌,并盡早出臺鼓勵泉州夜市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
2016年,市政協委員曾國信《關于搞活夜市經濟 繁榮旅游市場的提案》認為,泉州留不住游客,最重要是泉州傳統特色夜市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與發揮,建議借鑒臺灣臺北士林夜市、高雄六合夜市等發展經驗與管理,把商業、文化和旅游消費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合理布點、注重設施配套,并規范夜市管理,打造泉州閩南特色夜市經濟,讓夜市經濟成為泉州旅游的一張“名片”。
“泉州的個性與特色在文化稟賦。”泉州市旅游局相關人士林先生說,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經濟發達,是泉州的優勢所在。要做大做強泉州夜間經濟,就得以文化引領市民生活和經濟業態的發展,在城市轉型中引入適合自身的新興文創元素來支撐。大型商超、城市綜合體是工業化產品,夜市千城一面,很容易復制,時間久了將失去吸引力。但文化內核是經年累月的沉淀,是一座城市的氣質,無法模仿復制。夜間經濟,就需要發掘這種氣質,才會有地方特色。
夜經濟的他山之石
前年11月,泉州市執法局前往河南開封考察調研,關注夜市管理與市容市貌如何兼得。
該局相關人士曾先生介紹,印象最深刻的是古香古色的開封上河城小吃街。這是個以舊廠房改造的室內夜市,大空間是以鋼架結構支撐,小店鋪是以北宋文化為基調的仿古建筑,擁有68個檔口,每個特色食品只有一個檔口,店員全穿古裝,進入小吃城,仿佛穿越到繁華古朝。擁有近500個停車位,交通十分方便,無論春夏秋冬,都能給游客提供舒適的就餐環境。整個夜市看上去,環境潔凈,井然有序,已成著名的夜市景點。
泉州和開封這兩個城市長得有點像,都有古城,飲食文化都很豐富,開封夜市模式值得泉州學習借鑒。
今年,上海提出打造“具有國際消費城市特征的夜市模式”,年內推出4家至5家能夠體現國際大都市美食文化水準、展示城市民俗風情、滿足多元消費需求的“地標型夜市”。(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建輝 攝影 田米 編輯 陳世國 視覺 龔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