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村列入市級扶貧開發重點幫扶村
強化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市優先將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中的蘇區村、老區村和少數民族村列入市級扶貧開發重點幫扶村。
對已列入市級扶貧開發重點幫扶村的少數民族村,除安排捆綁扶持資金100萬元外,市級財政每年再增加20萬元資金扶持。對未列入市級扶貧開發重點幫扶村的少數民族村,2016年至2020年,市級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用于支持產業發展或基礎設施建設。 (記者林書修)
相關新聞
少數民族村項目“造血” 脫貧摘帽更有盼頭
在鳶峰畬族村,投資近百萬元的115千伏光伏發電站正在建設中。
在泉港區鳶峰畬族村村委會辦公場所的屋頂上,一片片光伏板在陽光的反射下格外耀眼。這是今年3月村委會投入26余萬元建成的30千伏光伏發電站,不久將投入發電。而在離村委會不遠的排澇溝渠上,第二期投資近百萬元的115千伏光伏發電站也正在火熱建設中。
“兩個光伏發電項目投產后,村財收入將大幅增加,村里有了這個‘造血’的項目,脫貧攻堅就更有盼頭了!”鳶峰畬族村黨支部書記鐘乞春告訴記者。
鳶峰村是畬族少數民族村,也是革命老區基點村,地處湄洲灣內澳邊緣,山海交匯,是典型的沿海邊緣丘陵地貌,全村總戶數447戶,人口1260人,可耕種面積約350畝,人均可耕種面積不足0.3畝,2016年被列入“市級貧困村”。
“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村里的發展,并提供了多項幫扶政策和項目,讓我們看到脫貧的希望。”鳶峰畬族村年近六旬的貧困戶陳淑蘭說。十年前,陳淑蘭一家靠打零工積攢的所有積蓄蓋了自建房。不幸的是,丈夫因骨癌不幸去世,她也因為腎病無法從事重勞力。幾年前,兒媳婦生育第二個小孩時,不幸難產去世,家中只有兒子一個勞動力。因為文化水平低加上沒有專業技能,難以就業,陳淑蘭一家的經濟情況逐年惡化,導致貧困。如今,村里引進光伏項目,增加了一些管理巡查崗位。村干部表示,項目建好后,可以為陳淑蘭這樣的貧困戶提供一些合適的崗位,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據了解,近年來,泉州市、泉港區兩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補助措施,多途徑籌措幫扶資金,逐漸改善民族村貧困戶的生活。泉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駐村干部王昆山表示,鳶峰畬族村通過信息發布、用工協調等方式,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協調部分勞保用品廠將部分手工活送到貧困戶家中加工,讓他們在家就能增加收入。此外,駐村掛職干部、村干部還與貧困戶結對,適時走訪慰問貧困對象,給予一定的資金物資幫助。截至去年年底,鳶峰畬族村已脫貧2戶9人。
市民宗局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肖新生告訴記者,對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的幫扶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通過有效“造血”提高他們的脫貧能力。鳶峰畬族村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實現村財收入先“造血”,今年村財收入將從原來的3萬元增加至15萬元,同時為貧困戶增加就業崗位,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如今,鳶峰畬族村對于扶貧攻堅也更有底氣了。
□本報記者 林書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