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0日訊 (閩南網見習記者 梁君棟)“公交司機猶如軍人,服從就是天職。”從2008年至今,劉堅師傅根據公司的調整安排,先后開過31路、K501路(原5路)、30路、21路、社區巴士(泉州舊車站——公交云谷樞紐站),將乘客安全送達目的地。
圖為公交司機劉堅
2008年,劉師傅攜妻子從老家江西來到泉州,夫妻倆共同供職于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服務于泉州公交事業。“妻子一開始當乘務員,后來轉為公交司機,我們倆一起開公交。乘客安全到站是我最大的快樂,我喜歡看到乘客舒心的表情。”劉師傅微笑地告訴閩南網記者。
擁有19年駕齡的劉師傅一直以駕駛技術超群聞名于業界,也因此時常獲得乘客及公司的贊揚。對此,劉師傅笑稱:“我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有十足的把握,我的車開得很穩,乘客也都很喜歡坐我的車。”
由于近期開通了社區巴士線路,加上劉師傅所從事的21路線路處于“閑暇”時期,因而劉師傅從7月1日到9月1日被安排駕駛社區巴士。“21路起始站為泉州師院到西湖公園,暑假期間學生較少,因而這兩個月被暫時安排到社區巴士這邊,9月1日后回到21路。”
2013年至今駕駛的21路公交路線從泉州師院到西湖公園,路經東海,因此也會有很多挑著海鮮擔子的小販搭乘公交車。因為海鮮有腥味,很多司機和乘客便“拒絕”小販,對此劉師傅表示不理解。他經常向乘客和同事疏導:“干一行愛一行,每份工作都是不容易的,我們得理解別人的生活······”在劉師傅的疏導下,更多的公交司機和乘客也就接受了。“很多海鮮小販也因此經常坐我的車,都紛紛來跟我‘交朋友’了。”
跟隨著社區小巴士一路走走停停,閩南網記者切身體會到:車程雖短,車技要求卻是十分嚴格。因為社區巴士所經路程都是在社區旁邊,寬度和路面質量均不如公交大道,加上行人來往的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司機要有較為高超的駕駛技術。
一位乘客向閩南網記者表示,“劉師傅是位實在、誠懇的司機,從不做作,我們大家都喜歡坐他的車。”
對此,劉師傅笑著說:“我喜歡泉州,樂于服務泉州人民。”
【泉州十佳文明公交駕駛員】
目前,2016年“泉州十佳文明公交駕駛員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該活動旨在樹立公交文明服務典型,增強駕駛員安全文明服務意識,營造文明和諧的公交出行環境。
活動期間,閩南網將全程進行跟蹤,推出文明公交駕駛員事跡系列報道。
本次評選活動由泉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泉州市國資委、泉州市交通運輸集團主辦,泉州公交發展有限公司、閩南網承辦,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協辦。
了解更多詳情,請關注閩南網(m.mnw.cn)、閩南網微信號(mnwmnwmnw)以及海湃新聞客戶端等。同時,也可關注泉州公交微信、泉州公交車新浪微博、熱線電話0595-22172918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