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的火爆與亂象
網絡公司會對一個月或者一天的熱點進行統計,用話題讓主播和網友互動
直播到底有多火?在創投行業數據庫IT桔子上以“直播”為關鍵字搜索,能搜到231家創業公司。
微信公眾號“新媒體課堂”在它統計的116個現有直播平臺中發現,60%為近三年成立。也就在近一年內,騰訊、YY、陌陌、小米、優酷等數十家成熟公司高調進入直播領域,這是此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從泛娛樂直播到游戲、音樂、購物、財經、戶外、美妝等等,直播的賽道正在全領域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擁擠大量創業者和熱錢的直播行業暗流涌動。不少互聯網人士感嘆,這像極了2006年雨后春筍般的視頻網站及2010年的團購,隨著巨頭的加入、監管的升級,直播行業很可能會迎來第一輪殘酷的大洗牌。
迅速爆發的網絡直播
其實,網絡直播并不是什么新鮮詞,之所以在今年集中爆發,主要有四點原因:其一,泛娛樂正在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其二,移動直播的迅猛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4G網速的提升;其三,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設備日漸普及,為移動直播創造了更好的技術和硬件條件;其四,隨著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明星、自媒體等加入網絡直播,它的受眾也在開始不斷擴大。
“在中國,網絡直播前后發展已有十年,最早是從游戲主播開端的。”廈門魁鉞會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王菲介紹,當前,直播行業做得最好的是韓國和日本,美國也在流行。
如今,只要是能開發APP的公司,基本都在做直播。“去年是爆發期,出現了很多直播軟件。”王菲認為,以前靠直播賺錢比較難,但這幾年來,直播市場被培養得比較好,網友們也慢慢接受,甚至開始有更多的認同。直播多偏向于輕松、娛樂地分享,與那些事先錄制好的節目相比,更具“互動性、真實感”。
“根據目前的數據,看直播的人群主要集中在90后和00后。”王菲介紹,粉絲送主播的禮物,主播只從與平臺的約定中,獲得一定份額的收入,有的是30%,高的可達到50%。不過,有簽約公司的主播,通過公司扣完個稅后,從平臺獲得的收入,歸個人所有,公司并不從中再次分羹。“我們的發展方向,除了為直播平臺提供優質主播和內容,重點在于網紅經濟,對優質直播培訓包裝后,在線下對接商業合作。”
“外界認為月入百萬的主播,那是極少數群體,甚至要達到網紅級別,才有這個可能。”王菲分析,最開始鳳姐時代的網紅,只是話題人物,無法與品牌結合產生商業價值,到后來,王思聰的網紅女朋友淘寶銷售額上億,開始顯露出網紅的巨大商業潛力。最近很火的papi醬已獲得上億元的品牌估值。
通過人際推薦或校園招募主播,剛起步時也有幾百元的收入,兩三千元的也有。王菲說,主播必須勤奮,固定開播時間,否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容易流失粉絲,收入自然不高。
不論如何,主播正在成為一份為越來越職業化、專業化的職業。
直播的繁榮和亂象
對于大部分的網絡主播來說,想要獲得人氣和訂閱數,很多時候要依賴于直播平臺的推薦和流量引導,綁架的鏈條便由此產生。一方面,新人想要獲得平臺的推薦,不得不選擇向平臺妥協,要么以極低的月薪和平臺簽約,要么在打賞抽成比例上做出讓步。另一方面,進入這個領域的創業者越來越多,新平臺想要獲得更多的融資需要足夠的人氣,天價挖來知名主播便成了其中一種方式。而對直播平臺來說,主播資源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相應的培養成本也日益增高。
很明顯,當前主播和平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朝著良性發展,一是雙方的契約精神尚未形成,主播可以隨意跳換平臺,而平臺對新人的培養又近乎苛刻;二是非知名主播的話語權不高,對平臺過度依賴,導致在盈利和積累人氣方式上的扭曲。這種綁架與被綁架的左右手互搏為網絡直播換來了繁榮,也制造了直播中的亂象。
和其他社交產品相似的是,網絡直播的火爆成就了直播平臺也填滿了“網紅”們的口袋,但對草根參與者來說,盈利情況并不樂觀。與傳統社交產品不同的是,一般成為大V或知名意見領袖,要么有專業的包裝團隊,要么是個人的魅力、學識、行業地位等做支撐,而在網絡直播平臺上這個門檻似乎低了很多,這也是網絡直播亂象的來源之一。
上個月,文化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名單顯示,斗魚、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19家網絡直播平臺因涉嫌含有宣揚淫穢、暴力等內容,被列入互聯網文化活動違法違規查處名單。一是演藝類直播平臺提供含有宣揚淫穢、色情、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網絡表演,另一種是游戲直播平臺提供含有賭博、暴力、教唆犯罪內容的游戲內容展示。文化部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將建立違規平臺、違規主播黑名單制度,對屢次違規的網絡平臺(含移動端APP直播平臺)或主播可能實行禁入。
在利益驅使下,不管是直播平臺還是主播,都要博取觀眾眼球,并吸引觀眾付費。色情、暴力等被禁止的行為總有人躍躍欲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網絡直播的盛行已是大勢所趨,但盈利模式的亂象又意味著現有“主播-直播平臺-觀眾”的結構將被打破,并被更加良性的模式所替代。
泉州市場相對滯后
“正規直播平臺決不允許涉黃涉賭,個別主播為了吸引眼球無底線,平臺也跟著牽連進去。目前國家管得嚴是好事,對那些為了吸引流量隨便讓人開號的小平臺,能規范起來,才不會搞壞市場;對那些有嚴格流程的平臺,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與王菲的觀點一致,針對文化部的通報,多家網絡直播平臺做了回應。百度、新浪、搜狐、愛奇藝等20余家從事網絡表演的主要企業承諾,加入北京市網絡表演(直播)行業自律公約。
泉州80后文創青年小齊認為,直播是屬于娛樂業中新生的一種手段和產品,并非一個新產業。直播被詬病的內容,可能存在其他地方,形式不一樣而已。他認為,行業的自律自管十分重要,互聯網是全國性的,甚至是跨國性的,一些有爭議的話題,涉及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企業更有責任和能力,去做好自身監督和管理。
“網絡上的東西更新太快。”對于網絡直播平臺,泉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化市場科的工作人員,并不十分了解。泉州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的副支隊長曾朝暉介紹,他對YY直播有些了解,偶爾有空會看一些財經分析師的直播。不過,對于4月份國家文化部牽頭整治違規網絡直播平臺,泉州目前尚未接到上級有關文件。
曾朝暉介紹,在全國網絡文化市場發展城市排名中,廈門和福州排名前十,泉州的發展相對薄弱。文化部門主要是對內容管理,如出版物、網絡游戲、文化侵權之內的內容審查監督,而網絡直播平臺涉及的內容,遠遠不止于此。對于一些網絡平臺,涉及經營文化產品,需要通過文化部批準取得互聯網文化經營許可,而現行的互聯網管理體制涉及多個部門,相應的法律法規也相對滯后。
曾朝暉認為,直播平臺的直播內容,跟書籍一樣,有好的也有壞的。互聯網很難界定區域性,文化部約談直播平臺負責人,講解有關法律法規,期望業內能加強自律。另外,文化部召集全國網絡執法骨干,加強對互聯網巡查,這是兩年前就建立的巡查制度,泉州也有兩名網絡執法骨干,每周進行網絡巡查。(海都記者 林莉莉 彭思思 黃曉蓉 攝影 黃謹 呂波 編輯 沈桂花 史國亮 視覺 張娟 方立祺 綜合 搜狐IT 新浪科技 人民網 中國商報 人民日報 新京報 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