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監管的暗箱操作
目前一元購平臺、APP已有數十家,但普遍缺乏監管,參與者阿峰覺得很沒安全感
一元購令人著迷,卻叫人又愛又恨。
這場抽獎狂歡中,你不會一直被幸運砸中,除了概率問題,還因為,它背后隱藏的,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圈錢游戲——運營商在暗處,參與者在明處。
自去年開始,有關一元購的丑聞便層出不窮,國內各大媒體爭相揭秘黑幕:貨不對板,手機變手機殼;抽獎存在暗箱操作,不夠公開透明;催生詐騙產業鏈,不明身份的“專業投手”斂財。
最令參與者沒安全感的,是該運營方式一直“裸奔”,幾乎無人監管,參與者維權困難,早在今年2月,泉州警方就為厝邊打了預防針:一元購打法律擦邊球,注意規避風險!
想讓誰中獎就讓誰中
初出江湖時,一元購并沒有太多銅臭味,在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電子商務系主任譚龍江看來,它的設計初衷并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拉流量、攢人氣。
“簡單說,就是一個小游戲,但后來慢慢地,有些人把它當做盈利模式,成了一種騙人騙錢的東西。”譚龍江解釋。一元購和普通購物網站的區別,譚龍江的概括一針見血: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一元購并不以商品交易為目的。
譚龍江分析,一元購的目標受眾群,是收入不高,或者敢冒險的人群。該平臺參與性強,拉的流量越高,網站的影響力就越大,注冊會員也就越多,自然會留下更多的聯系電話和聯系地址,并不以盈利為目的。
“從技術上說,我想讓誰中獎,操作是不難的。”譚龍江說,目前很多網站,已經忘記了設計的初衷,一元購變成了噱頭,暗箱操作確實常見。
但對網友有關暗箱操作的質疑,一元購官方客服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否認,稱“網站所有的數據都公開展示,揭曉數據由云友的購買時間決定……能否獲得商品,跟個人運氣、購買的概率相關。購買份數越多,獲得幾率越大,風險也越大……如有證據,可以去舉報!”
不過記者發現,一些云購網站曬出的中獎名單中,總有那么幾個人,運氣好得出奇。
“撞臉”賭博的新興模式
一元購風頭正勁,業內人士認為,它雖游走在法律邊緣,但“撞臉”博彩業。在虛擬的“賭場”里,上癮的賭徒不計其數,漸漸地,一元購變成了百元購、千元購、萬元購……
“我有個朋友,每周七八百元地買,啥也沒撈到。”譚龍江分析,它不像非法集資,因為非法集資有非法集資的門檻。它屬于一種新興模式,既然已存在,建議工商總局對這種操作模式,進行網絡集資消費管控,不要輕易扼殺。
中國彩票行業專家蘇國京,曾接受石家莊新聞網采訪,他認為一元購是一種博彩行為,“按國際通用的博彩概念來說,這類云購活動涉及金錢、回報,結果由偶然性產生,我國只有彩票是唯一合法合規的博彩形式”。而去年4月,財政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公告,制止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的行為。
泉州市工商局網絡市場監督管理科科長陳志強也表示,這類網站可能存在有集資、收集客戶信息和賺中間價等三個目的,也存在暗箱操作、價高物次和卷錢走人等三種風險,提醒市民慎重。
抽獎狂歡中丟了知情權
李某貴說,除了秒款和職業代投人,云購還有一種貓膩,就是平臺參與對賭。平臺工作人員辦理小號去參與購買,通過暗箱操作,讓自己中獎。他一個廣東的朋友,花了十幾萬參與一輛價值30萬左右的寶馬車,平時開獎只要3分鐘,而那次開獎開了差不多3個小時。結果被后面一個新手中了,而這個新手才玩10元還是100元的樣子。
“雖然我沒有證據,但是他這個開獎也沒有第三方平臺來公證或監管,不能不讓人懷疑。”李某貴說。
“抽獎就應當公正,不透明的操作易引起用戶質疑。”福建尚民律師事務所吳美蓉律師認為,一元購從產品標價至幸運碼的抽取,都缺乏第三方監管,透明度極低,網站信息必須公開透明。
此外,吳律師還發現,這類網站的商品定價均高于普通的電商平臺,普遍溢價10%以上,加之有些客戶反映獎品發貨慢,質量也沒保障,或已涉嫌侵害消費者權益。
1元云購該何去何從?
在詬病中生存的一元購,該何去何從?
今年2月下旬,泉州市公安局發布公告,指出“奪寶”的本質不是商品買賣,其行為符合賭博特征,還有些網站甚至直接實施詐騙、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影響社會治安穩定,提醒厝邊提高警惕。
譚龍江則主張,讓消費者敬而遠之的做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認為,對新興模式不能輕易扼殺,而是應該完善管控。
首先,操作流程、規則要有清晰的制度,比如單個購買金額不能超過多少,平臺一周能做多少期都要規定,不能讓它成為賭博的一種方式。其次,執行必須由第三方監控,每一次中獎信息都要報備,管控它的中獎信息,獲利情況要公開透明。最后,要評資質。一元購不是任何電商都能做,尤其是獨立的一元購平臺,風險太大。
“當然,關鍵要進行數據存儲、數據回源,你不能自己玩,暗箱操作。”譚龍江建議,對這些網站的信息都要求公開透明,任何一期出現問題,我們都要去檢測,查出問題就重罰。除此,還應該對過去做的事情進行一一核實,不能過了就以為沒事了。(海都記者 楊江參 黃曉蓉 謝彬彬 攝影 王金淼 編輯 韓影 劉榮寅 視覺 長旺 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