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住暖棚 溝水及時清
部門為農戶支招防御“倒春寒”
農民在室外鋪設大棚,為秧苗保溫。
“乍暖還輕冷,風雨晚來方定”,春姑娘的脾氣就是這么任性,繼連續幾天的降雨后,昨日開始,新一股冷空氣大舉入境,氣溫也隨之下降,泉州市將出現連續三四天的“倒春寒”天氣。記者走訪泉州市一些種植基地,發現農戶要么讓秧苗住暖棚,要么蓋塑料薄膜,嚴陣以待防御“倒春寒”。明天開始,久違的太陽將重回天空舞臺,適合市民踏青或者掃墓。
現場 住暖棚蓋塑料薄膜 秧苗防御“倒春寒”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惠安中和農場,冷風夾雜著雨絲一陣陣吹來,寒意襲人,氣溫比前天明顯降低。記者看到,農田里的秧苗都被蓋上了薄膜,農場主人林錦輪穿著雨鞋,拿著鐵鍬正在忙碌。為了應對接下來的“倒春寒”低溫天氣,農場對秧苗進行密封加固,將塑料薄膜多加了幾層,然后在塑料薄膜的四周加上泥巴進行密封,使得里面的秧苗保持溫度。
“田溝里也不能有積水,因為水太冰了,泡到秧苗會凍壞,所以一有積水就得抽掉。昨天晚上下雨,雨水漲到塑料薄膜邊,我們趕緊連夜用抽水機把田溝里的水抽干。”林錦輪介紹說。
而在一旁的智能溫控大棚里,秧苗們卻是另一種“待遇”。記者注意到,大棚內的顯示器上顯示溫度為16℃。走進大棚,記者頓時感到一股暖意。
林錦輪介紹,秧苗在剛要出芽時,對于溫度的要求較高,必須將溫度控制在25℃到30℃范圍內,低于這個溫度的話會導致秧苗無法順利出芽。前幾天由于溫度低,他們的秧苗放在智能溫控大棚里,溫度都控制在28℃左右,3天就出芽了,出芽后的秧苗對于十幾攝氏度的溫度也能適應,因此他們就調為16℃左右。
智能控溫大棚有效保護秧苗
部門 支招應對措施 減少不利影響
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提醒,目前泉州市已進入播種育秧階段,已播的早稻秧田,要做好護膜保溫、撒施草木灰等防寒措施;還未播的,要根據農事季節和天氣變化情況,“冷頭浸種,冷尾催芽”,待寒流過后,抓冷尾暖頭搶晴播種,并采用旱育秧、加蓋塑料薄膜的辦法,防范降溫可能造成的爛種爛秧。
要加強對春收農作物的田間管理,做好清溝排漬防澇工作,適時施好追肥。嚴防病蟲害暴發成災,加強對馬鈴薯青枯病、晚疫病的防治,掌握馬鈴薯、越冬甘薯等春收作物收獲適期,科學安排時間,及時收獲,保證品質和產量。
對于經濟作物的防寒,該負責人表示,果園可采取熏煙或者在霜凍午夜噴水,其防凍效果優于冬季。此外,應推遲修剪期,這樣可有效延遲萌動避開晚霜。在霜凍來臨之前,果園采用遮陽網、塑料薄膜覆蓋可提升氣溫2℃。對喜溫的茄果類、瓜類蔬菜等,盡量做好加膜保溫。對已萌發芽葉的茶園,有條件的要采取覆蓋防凍措施。
同時還應做好畜禽舍的防凍保暖,增添墊料,防止畜禽受凍受涼,特別是幼畜禽舍,要確保舍內適宜溫度。可增加一些能量飼料,提高畜禽機體本身的御寒能力。舍外放養的牛、羊、雞等要及時趕回,避免在外受凍死亡。
天氣 氣溫繼續下降 明起雨停轉晴
進入3月份以來,晴雨風霧都一塊竄到泉州,天氣舞臺可謂十分熱鬧。連續幾天的降雨后,昨日雨勢終于逐漸減弱,轉為陣雨天氣。
不過受冷空氣南下影響,昨日的氣溫下降了不少,中心市區最高溫只有14℃,在陣陣的冷風和偶爾的小雨中,市民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寒冷的冬天。來自泉州氣象臺的消息,今明氣溫還將進一步下滑,此次的強冷空氣勢力強勁,過程降溫幅度可達6℃—8℃,預計短期內,泉州市區最低氣溫將逐步被打壓至8℃左右,全市可能連續三四天出現“倒春寒”天氣,將帶給大家春寒料峭的感覺,市民要及時添衣保暖,預防感冒。
不過也有好消息,今天起雨水將逐漸停止,明天起天氣將轉好,以多云天氣為主,“放假”了半個多月的太陽終于要重新回歸天空舞臺了,大伙也可以趁著好天氣到戶外呼吸雨后清新的空氣。下周就是清明節,市民也可以趁著好天氣掃墓或踏青。(記者 吳志明 戴涵琦 實習生 鄭西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