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公益+ 暖心
這個冬天,即便風(fēng)雨交加,即便氣溫驟降,因為有愛,一切都變得如此暖心。
今年冬天,阿婆再也不用擔(dān)心屋子漏雨了
接力修房 吳阿婆睡上安穩(wěn)覺
今年冬天,對住在泉州鯉城鯉中街道和平社區(qū)61歲的吳秀玲阿婆來說,再也不用擔(dān)心寒風(fēng)冷雨了。這一年,她家破漏的一層瓦房頂,不僅換成了雙層夾板,二樓還倒上了水泥板、刷上了白墻、鋪上了磚。吳阿婆終于能睡上一個安穩(wěn)覺了。
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海都報開展了一場“暖居”特別行動。近1個月時間里,共募集到3萬多元,為10個困難的厝邊修繕了房子。其中,吳阿婆家的房子漏雨最嚴(yán)重。幾十年的老房子,因丈夫病逝、兒子患尿毒癥而沒能翻新。每次下雨,家里10多把傘就要全部用上。夜里,吳阿婆只能逃離她漏雨的臥室,撐著傘窩在漏雨不那么嚴(yán)重的客廳里睡覺。
海都報的報道,引來了不少熱心人的關(guān)注。泉州中醫(yī)院的護(hù)士陳女士,捐出了1個月3000元的工資,幫助阿婆修屋頂。“暖居”行動,讓阿婆家的屋頂裝上了雙層夾板,既防水又隔熱。
轉(zhuǎn)眼1年過去了,海都記者再次來到吳阿婆家。這次,跟剛修好時又大不一樣了。阿婆說,之前下雨天雨水拍打夾板的聲音,讓她經(jīng)常被吵醒。為此,阿婆所在的開元街道及華新社區(qū),幫她申請了4萬多元資金,在二樓蓋了一個房間和一個小客廳。“擔(dān)心我老人家摔倒,連樓梯都給我鋪上了磚。”吳阿婆心里樂開了花。
吳阿婆告訴海都記者,家里的各種家具家電,都是兒子以前的戰(zhàn)友,還有九一師泉州戰(zhàn)友會幫忙添置的。“連衣服也是鄰居送的,很漂亮,我都舍不得穿。”吳阿婆說,她和兒子每個月有1000元的低保。而且,作為計生困難戶,他們居住的和平社區(qū),每年都會送來慰問金或年貨。加上阿婆自己平日里擺攤賣早餐,已經(jīng)可以維持生活。
如今,阿婆最大的愿望就是兒子能夠等到合適的腎源,順利手術(shù),恢復(fù)健康。
時隔一年,6個孩子都長高了,笑容也多了。從左往右依次:曾雪萍、曾雪嬌、曾江濤、曾雪玉、曾穎、曾林松
因為有愛 孫兒的冬天不再冷
年過古稀,本該兒孫滿堂、安享晚年,她卻連遭不幸,老伴和兩個兒子相繼去世,兩個兒媳隨后出走至今杳無音訊。去年初,漳州平和縣九峰鎮(zhèn)振陽74歲的曾阿婆,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獨自一人照顧著6個孫兒。盡管一日三餐只吃稀飯、配幾棵青菜,冬天里6個孩子連襪子都要輪流穿,但阿婆說,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把書讀下去。
阿婆一家的故事,經(jīng)海都報報道后,感動了全國各地的讀者甚至是海外僑胞,大家紛紛伸出援手,累計捐出善款超過80萬元。
又到冬季,再次來到曾阿婆家。村里的溫度比市區(qū)低了三四攝氏度,但孩子們似乎不覺得冷,他們腳上,都穿了厚襪子,衣服也不再單薄了。相比去年,他們長高了、長壯了,笑得格外燦爛,話也明顯比以前多了。阿婆的精神依然矍鑠,臉上斑駁的皺紋似乎平整了些,身子骨看上去也更硬朗了。
家里換了一些簡單的家具,樓梯也安裝了鐵護(hù)欄,客廳里有一排新的書桌,供幾個孩子一起做作業(yè)。書桌上方,擺放著一些沒有拆封的玩具,是去年各地愛心人士送的。阿婆說,孩子們已經(jīng)有一些玩具了,玩太多會影響學(xué)習(xí),這些玩具放在那里,一來當(dāng)裝飾,二要提醒孩子們,不要忘了幫助他們的好心人。
墻上的獎狀,比今年上半年又多了一排。除了老幺,其他孩子都上小學(xué)了。他們在學(xué)校舉辦的關(guān)于感恩主題的繪畫征文比賽中,都獲了獎。四年級的老三曾雪玉拿了一等獎,她說,“我寫的是奶奶平時照顧我們的點點滴滴,奶奶很辛苦,我們要體諒奶奶,要好好讀書,以后才會有出息,才能讓奶奶享福”。老五雪萍畫的是幫奶奶洗腳,得了二等獎。
中午時分,阿婆家開飯了,她煮了一大鍋面條,放了些青菜,加了一丁點兒肉絲,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振陽村的村支書曾榮耀說,雖然愛心人士捐了不少錢,阿婆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她還是很節(jié)儉,舍不得買肉吃。“阿婆說這錢要留著以后供6個孩子上大學(xué),要省著點花。再者,一下子改變太多,怕孩子以后都不會吃苦”。
說到新年愿望,老二曾穎和老三雪玉說,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奶奶身體健康。老大曾林松加了一句:所有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也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