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9日訊大伙兒都知道安溪湖頭小吃多,這里的流水席文化也有意思極了,早年宴席上必出米粉、地瓜粉團、鹵面、白粿“四大金剛”,而今,米粉、雞卷、封肉“三件寶”少不了。本周,我們就邀請了來自湖頭的高清平師傅,來聊聊湖頭流水席的一些趣事兒。
從“四大金剛”到“三件寶” 湖頭流水席文化不斷變遷
安溪湖頭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里曾經出過不少名人雅士,“一代名相”李光地就出生在這里,還曾出現“四世十進士七翰林”的科舉盛況。
這里有著豐富有趣的飲食文化,湖頭小吃名揚天下。作為安溪的一個大鎮,這里紅白喜事很多,流水席也常辦,流水席文化更是獨特,據說,現在僅湖頭一個鎮,就有至少300位流水席大廚。
你知道嗎?早年安溪湖頭婚宴是這樣的,地瓜粉團、鹵面、米粉、白粿俗稱“四大金剛”,雖然當時生活條件不如現在優渥,但這些令人飽足的美味,再加上喜慶的氛圍,還是能讓親朋鄰里感受到滿滿的幸福。
高清平師傅介紹,而今湖頭人生活好了,宴席上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海鮮,鮑參魚翅也成為常態,“雖然安溪在內陸不靠海,但是湖頭師傅們做的味道一點不比沿海區域差。有時候,我們還會親自到廈門去調貨”。
流水席文化也在不斷變遷,而今,米粉、雞卷、封肉“三件寶”成了湖頭宴席上少不了的美味。
康熙皇帝所賜“宮廷名菜” 手工做的湖頭雞卷宴席少不了
湖頭流水席大廚動作敏捷,只要到了東家那兒,很快宴席便能開桌,16道菜,2個小時內便能搞定。唯獨這湖頭雞卷必須提前一天準備,因為是手工菜,高清平師傅都會親自采購原材料,剁肉、包卷,每個環節都要親自動手。據說雞卷長得像雞的脖子,因此得名,傳說中這個菜名還是康熙皇帝所賜,是“皇廷名菜”。
“不管你是多有錢的大戶人家,雞卷這道菜是一定要出的。”高清平介紹,“湖頭雞卷和其他地方的五香卷不一樣,我們不用豆皮包,而是用‘網紗油’。”
網紗油是豬的內臟薄膜,做出來的雞卷味道更鮮香,這也是它的獨到之處。餡料是五花肉、蝦米、地瓜粉、青蔥等,以肉為主,不加荸薺,真材實料,“一般每桌宴席光做雞卷就要用掉一斤豬肉,分量很足”。
自釀紅酒燒出鮮香肥美的封肉 一個大鼎,能燜七八十斤肉
Q彈爽口的湖頭米粉大伙兒都很熟悉了,高清平師傅做出的封肉也很好吃。肉要選新鮮細膩的三層肉,“腰條”這部分的精肉還不能要,燜肉時,一定要加入安溪人自釀的紅酒,才會更加香甜。
一個大鐵鍋,能紅燒七八十斤的三層肉,場面甚是壯觀。不過人家師傅說了,越多肉一起燜,這樣做出來的肉才越鮮香,尤其是收汁時,鮮亮而豐富的肉汁在鍋里咕嘟咕嘟冒泡,再慢慢吸收到三層肉里,這樣的肉,吃起來才會豐滿彈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