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前,生產車間設置一排員工宿舍,員工在宿舍里使用電磁爐、液化氣煮飯、炒菜,電氣線路敷設也不規范……而如今,生產車間內的員工宿舍被拆除了,員工有了新的住宿場所,公司員工積極組織參與消防宣傳培訓與演練……一個火災隱患單位在政府疏堵結合整治下,實現了“華麗轉身”。
整改“釘子戶” 牽動眾人心
該隱患單位生產場所為租賃場地,處于主體建筑的四層,生產作業的員工10余名。
6月底,洛江區全面開展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專項行動,發現了該藝術禮品有限公司存在著嚴重的火災隱患,并及時向消防大隊反饋。大隊立即派出消防監督員對場所消防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步入該場所,車間內堆放著大量的樹脂工藝品、紙箱、泡沫材料等。沿著一個小門往里走,發現在小巷的右側設置了員工宿舍。消防監督員隨意打開一間宿舍,看到宿舍里有的還使用電磁爐、液化氣等。此場所為生產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內不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違法行為。
然而,一開始,該公司負責人以生產成本高、場所負債等為借口,拒不配合火患整改,隨便應付,消極對待,導致火災隱患整改工作停滯不前,一度被視為“釘子戶”。
上下聯動形成工作格局
整改難度大,不管有多難,都要啃下這根硬骨頭。7月3日,區政府批復同意對該公司實施重大火災隱患掛牌督辦,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同時,區政府分管領導先后2次率領公安、消防、工商、安監等部門,到該場所實地督導場所整治情況,要求場所切實按時按量整改存在的火災隱患,并進一步明確了鄉鎮街道、消防、安監、公安等各職能部門重大火災隱患整改責任、工作要求等,加速推進場所火患的整改。
剛柔相濟加快整改步伐
要順利拔除“釘子戶”,加速推進火患整改,必須做到剛柔相濟,消除場所負責人的抵觸心理,真正取得理解和支持,才能消除火災隱患。
在督促整改過程中,消防大隊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加大消防監管力度,及時責令場所停止生產,并要求建筑產權所有者中億建材城業主履行安全生產相關責任,配合隱患單位做好整改工作。同時,大隊明確專人,對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跟蹤督辦,及時上報整改進度。為督促隱患整改進度,保持輿論整改高壓態勢,泉州消防支隊、洛江消防大隊聯合省電視臺、海峽都市報、海峽導報、泉州晚報等省市媒體對場所的火患進行曝光,在社會上形成影響,促進場所火災隱患的整改。此外,針對該場所消極對待火患整改的情況,消防監督人員從改變業主的思想做起,多次深入該場所開展消防執法服務活動,向業主積極宣講消防法律法規,以及一旦發生火災的嚴重危害,進一步轉變場所負責人的思想,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識,既堅持原則、嚴格執法,又做到執法為民、熱情指導,最終取得了隱患單位的理解和配合。
疏堵結合健全長效機制
為嚴防火患“回潮”,洛江區疏堵結合,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確保場所安全穩定。
消防大隊多次組織官兵到該場所開展逃生疏散和滅火救人演練,幫助其修訂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應急預案,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并對現有應急照明等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進行檢查落實,保證設施器材完整好用。同時,針對該場所承租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等實際,洛江區政府積極協調該場所的承租單位中億建材城業主對租金給予免租等優惠措施,并幫助其安排員工新的住宿場所,切實幫助、指導整改單位“資金、責任、措施”三到位,有效地緩和該場所負責人的抵觸情緒,最大限度地提高整改效率。此外,在區政府的組織下,公安、消防等部門督促場所拆除生產車間內的員工宿舍,建立了聯合執法、定期回訪、宣傳教育等長效機制,有效防止火患“回潮”。
在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互相配合下,曾經的火災隱患“釘子戶”按期按量消除了重大火災隱患,確保了場所的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