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9日訊 洛江區致力從引進科技人才、扶持企業自主創新、推動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工作下功夫,全區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科技事業不斷取得新成效,近日再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實現六連冠。
引進科技人才 促進科技進步
科技發展,人才為先。洛江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做好人才服務工作,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制定出臺《洛江區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規定》、《洛江區產業人才高地和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意見》,建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給予建站及博士后科研人員進站資助32萬元;兌現稅收返還獎勵政策,對1名省海西創業英才給予8萬元獎勵;印發《洛江區民營企業高層次人才貢獻獎勵申報和撥付規定》,引導高層次人才向民營企業集聚,對2011年度符合條件的51名高層次人才返還獎勵金21.7萬元,營造了良好的科技人才就業環境。
為培育更多工業、農業方面的科技人才,洛江建立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五金機電行業職業技能培訓,每年舉辦以宣傳政策法規和業務培訓為主的各種短期培訓18期,受訓人數超過1000人;建設10個省、市、區級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實施30個重點科技項目,培育壯大5個農村科技專業合作社,培育100名農民技術員,完成各類科技骨干培訓1000人次。
依靠科技創新 促進企業轉型
福建鐵拓機械有限公司作為洛江機械機電龍頭企業之一,自成立以來就持續在核心領域做深入投資,不斷研發新技術、新方法,目前已擁有相關的實用型專利和發明專利共40多項,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占優勢,獲利更多。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擁有眾多傳統工業企業的洛江,正逐步探索一條依靠科技創新帶動企業轉型提升的道路。為充分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洛江先后兌現了2011-2012年企業自主創新獎勵資金共322.5萬元。有投入就有產出。經過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成功培育了公路垃圾綜合處理回收利用設備、輪式360度全回轉液壓挖掘機、高檔彈性面料的研發等5個科技促進主導產業發展項目。2011-2012年,洛江培育國家火炬高新技術企業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2家;建立國家星火計劃技術創新中心1家,省、市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11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組建市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個,有力推進了“創新型”城區建設。
推動交流合作 加強平臺建設
產學研合作是洛江科技工作的一大特色。2011年至2012年,洛江產學研合作項目碩果累累:由洛江區雙陽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與華僑大學合作的智能化數控礦山金剛石繩鋸機設備可實現多角度切割,加工后石材質量好、損耗低,可應用于石材的開采;由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華僑大學合作的“新型材料在木本植物產業化上的應用”項目每年新增400萬株試管苗,400萬株篩苗,新增產值300萬元,帶動1000畝的雜交鵝掌楸人工林新增面積,為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改善林業產業結構做出一定的貢獻;金剛石線鋸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智能高效干混砂漿生產線、瘦肉型麗佳鴨選育與產業化3個項目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產學研合作,實現了高校與企業的雙贏,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動力。
在加強產學研合作的同時,洛江加快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和平臺建設,分別打造了福建省功能涂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針織機械行業技術創新中心、洛江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等5個最具代表性的科研平臺。其中,福建省功能涂料(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請專利37項,已授權專利30項,有一項省創新資金項目通過專家驗收;洛江區生產力促進中心建立了區域性技術創新平臺,已幫助100家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及科技項目申報。
回顧過去,“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六連冠的成績來之不易;展望未來,“創新型”城區建設依舊任重道遠。今后,洛江將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科技隊伍建設,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加強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為全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黃玉嬌 吳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