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6日訊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區著力打造以現代農業科技為支撐,以鄉村休閑度假為特色的高效精品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等特征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
在雙陽街道的一家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工人們另辟蹊徑,不像傳統農業那樣把石斛種植在土里而是種在一片龍眼樹上,不僅節約土地資源還讓石斛充分吸收樹木的養分,綠色環保。在樹上種植石斛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株與株之間的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影響養分吸收,太遠則會降低產量。石斛種植基地主管廖師傅說,從現在開始種植一直到明年2月份,他們將在80畝的龍眼樹上都種上鐵皮石斛、鼓槌石斛等八個品種共60噸。
石斛種植基地不僅在種植方式上打破傳統模式,灌溉也是根據石斛的需水量電腦自動調節,農忙時這里有十幾個工人,而在平時管理時,種植基地只需要四五個工人就可以。同樣,在河市的一家農業果蔬種植場內,工人們正在給西紅柿和草莓修剪側枝,農場負責人老莊介紹,修剪側枝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產量,現在正值草莓采摘的季節,農場推出新的經營模式,就是讓游客自己下地采摘草莓,切實體驗農家樂的樂趣。
大棚蔬菜種植能種植一些反季節的蔬菜,但普通的塑料薄膜大棚在控溫上還是有一定的缺陷,氣溫太低時,大棚里的溫度提不上去,影響蔬菜的生長。老莊說,明年他們農場將引進一批智能溫控大棚,夏天可以把溫度降10度左右,調節到適宜各種植物的生長溫度,冬天再冷大棚里溫度也有15度以上,一年四季什么都可以。
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持續推廣農業“五新”技術,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目前,我區已有18家農業企業獲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企業獲批福建省“菜籃子”產品生產(畜牧業)扶持項目。培育特色農業基地,河市檳榔芋獲批國家地理標志,2家企業分別通過肉羊、蔬菜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發展家庭農場,對全區現有的田格里拉生態園、白洋農家樂、羅溪森林人家、南塘蔬菜QQ農場、河市草莓采摘基地等一批富有洛江特色的“家庭農場”模式雛形,引導扶持向家庭農場經營模式轉變,不斷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吳春華)